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本文选题:晏阳初 切入点:梁漱溟 出处:《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in the 1920s and 1930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tremely serious problem of rural decline in China, for the common purpose of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came into being. The Chinese civilian Educ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led by Yen Yang Chu and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led by Liang Shuming were the longest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movement at that time. The two most influential factions, Yen Yang Chu and Liang Shuming, have much in comm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rural construction, but 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Yen Yang Chu uses three major ways to carry out the four majo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ivilian education. Liang Shuming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kind of social organ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rejuvenating China by culture", and their rural construction though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文珊;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4年03期
2 张彬,李更生;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波;;我国近代教学改革实验与早期电化教育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程霖;;中国农村经济改造模式与发展路径——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的探索[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3 秦玉清;;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0年12期
4 郭占锋;;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下农村成人教育思想探析[J];成人教育;2012年05期
5 王黎锋;;晏阳初“民族再造”乡村建设思想初探[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6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何建华,于建嵘;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3期
8 田宝玉;;晏阳初“定县实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互动聚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李正楠;李祥利;陶佩君;;韩国新村运动突出国民精神培养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3期
10 张宛;;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颖夫;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时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D];河北大学;2007年
7 储诚炜;新中国农民教育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姚茂华;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曹文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3 邓亚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工立国”之争的现代意义的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4 朱喜;宛西自治中的民团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高妙;从乡村旅游看“乡土中国”困境的缓解[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6 董永奇;广东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7 刘庭甫;论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工业化思想[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邬巧云;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原因[D];安徽大学;2005年
9 常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山西乡村教育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碧君;文化再造[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叶凯;作为知识分子的周扬[J];读书;2001年04期
2 张良才,孙传宏;从“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3 吴康宁;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果;刘冰;;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学博;尹娟;;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李文珊;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4年03期
4 李萌;王小丁;;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比较[J];教书育人;2009年21期
5 李玉伟;;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崔玉婷;;异源同流 和而不同——梁漱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耀武;;梁漱溟新儒学文化观的形成与乡村教育思想的演进[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张惠娟;评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J];教育探索;2005年08期
9 白宗新;;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12期
10 赵异卉;杜学元;;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与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宝富;范佳;;晏阳初、温铁军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燕燕;;晏阳初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马秋帆;;梁漱溟、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宋恩荣;;我与晏阳初先生的交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崔玉婷;;梁漱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彭振军;伍钢;冯敢生;王晔;徐宁;胡兵;魏黎黎;;EPID、CR及屏(铜)-片成像在放疗射野影像验证中的比较研究(ROC曲线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剑雄;朱雄兵;;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8 张晓波;;中美“生态走廊”模式之比较研究——兼论濒危物种生态评估制度[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9 杨宁一;;宗教与邪教的比较研究[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10 金冬梅;张继权;赵万智;;中、日两国灾害风险管理对策体制比较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王士美;读《梁漱溟与毛泽东》[N];吉林日报;2000年
4 郑碧强;梁漱溟的佛教因缘[N];中国民族报;2005年
5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6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宗昱;梁漱溟的读书和做人[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7 梁培宽 口述 王洪波 整理;情可无言喻 功过任人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国风;梁漱溟与乡村建设运动[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年
9 ;梁漱溟东西方文化比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秋叶;《梁漱溟先生年谱》(增订本)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2 张立勇;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玉芳;赫哲族、那乃族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太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梁漱溟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佟玲玲;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丽颖;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艳;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唐莉;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森;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8年
7 张耀武;文化选择与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夏明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于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D];湖南大学;2009年
9 胡丽蓉;梁漱溟礼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伟;论梁漱溟的乡村秩序观[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82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58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