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21:32
本文选题:社会变迁 切入点:乡土教育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以百年来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为个案,以结构化理论为主要理论范式,采用历史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察了近百年来山西编纂与应用乡土教材的基本情况,并对搜集到的乡土教材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乡土教材的相关政策、具体内容以及社会各界对乡土教材的态度,通过描述和解释山西乡土教材的产生和演变来探讨乡土教材的基本理论问题,以期充实和丰富乡土教材的理论研究。 本研究对笔者搜集到的乡土教材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从清末至今各个时期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概况;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例如清末的《保德州乡土志》、《平陆县图志歌略》,民国时期的《通俗国文课本》、《农业课本》、《商业课本》、《蚕桑浅说》、《大同县乡土教科书》、《民族革命读本》等乡土教材,新中国的《昔阳县农民识字课本》、《山西省地理》、《吕梁历史》、《吕梁地理》、《吕梁实用技术》、《金太谷》等乡土教材。主要是结合相关史料以及实地考察的资料,将乡土教材的编纂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分析其内容、语言、体例等方面的风格特点,及其乡土教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会各界对于乡土教材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历史时期山西乡土教材风格各异,使用对象也不尽相同,这是国家政策、地域文化与乡土教材编写者互动所产生的结果。 在研究山西乡土教材产生和演变之历史轨迹的基础上,笔者探讨了如何认识乡土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影响和制约乡土教材编纂的因素、乡土教材的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对于乡土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虽然有多种认识。但是乡土教材的编纂伴随着乡土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爱乡爱国是乡土教材一直以来不变的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编写人员的变化,乡土教材不断被注入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概念的复杂性,认识到每一种乡土教材定义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与当时的教育政策及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相联系,而且每一种乡土教材定义背后都隐藏着某些认识论假设。对于乡土教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的存在,乡土教材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结合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笔者分析了当今乡土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乡土教材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首先,应该正确认识乡土教材与国民教育的关系;乡土教材的教学方法应该多种多样,注意综合利用乡土中的课程资源。其次,乡土教材的编纂应该体现基础教育的宗旨,传承乡土知识,尊重多元文化。再次,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乡土教材的价值,应该注重乡土教育师资的培养,将乡土教育和师范教育联系起来,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整合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丽娜;对“乡土教材开发、收藏与研究项目”的研究与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盖婷婷;哈尔滨市中小学乡土教材开发与实施现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26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62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