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野下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探析
本文选题:现象学 切入点:教育反思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反思是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唤醒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教师个人理论等价值。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其方法论是要求教师要"悬置"前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关注真实的生活体验。
[Abstract]:The reflection of education from the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dependent specialty. It can awaken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mprove teachers'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behavior,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 research method, the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reflection in phenomenology requires teachers to "suspend" their views, form the habi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 life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管理系;
【基金】: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编号:2011JGB194)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7期
2 袁振国;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J];教育研究;1999年07期
3 郑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J];人民教育;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李祖平;程东旺;;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大学德育生活化路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程平;岑淳;;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体性转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赵莉霞;;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7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兰英;金家新;;论比较教育学科化与科学化的现象学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杨善华;;“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10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以民间文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舒红跃;;梅诺—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及其对传统哲学问题的解决[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伟功;;价值:过程伦理学的基础[A];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仕平;社会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召;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7 袁建辉;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蒋曦;作为“对象”的价值[D];复旦大学;2009年
9 郑仕一;身体的文化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空间观的当代建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莉;“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4 黄玉新;宁夏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燕;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的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红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焦红星;一般对象的现象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岱巍;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崔伟艳;意义理论及其当代走向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泠沅,周卫;走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鸥;论教育反思的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2 马立诚;教育反思的要害[J];南风窗;2000年04期
3 吴敏;;“遭遇”教育反思——对教育反思的现象学思考[J];文教资料;2009年32期
4 李政涛;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高伟;论现象学引入教育哲学视野之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张静;魏建培;;一种理解教学的新框架:现象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3期
7 蒋国华;SARS危机后的中国教育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8 郑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J];人民教育;2005年01期
9 丁宁;真思想 真教育——读《大夏书系》[J];人民教育;2005年Z2期
10 龚孝华;现象学视野中的德育本质[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燕;;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5 郭红霞;;“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丁永为;;二十一世纪初杜威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龚黎华;;“德”、“才”、“绩”与校长威望[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国庆;科学发展观背景上的教育反思[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顾海兵;中国公共外语教育反思[N];南方周末;2004年
3 朱小蔓 其东;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郭廷伦;做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N];莱芜日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 任孟山;期待教育反思带来政策行动[N];华夏时报;2006年
6 刘柱英;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N];永州日报;2009年
7 陈岱云;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版编辑 江苏省泰兴中学 马张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卫华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陈春松 姜堰市苏陈实验小学 丁正后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中学 耿昌福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 陆利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贲友林;让教育教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张金传;校本教研不是速成的“快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刘铁芳;除了责骂,,是不是还应反思自己[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丽华;教师意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兰芳;基于Web2.0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石健壮;时空的教学意蕴[D];西南大学;2010年
3 傅祝余;培育反思型教师[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萨;反思:作为一种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瑾;教师教育信息化中情感的现象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光明`;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蓁;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付静;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时延辉;威廉·派纳的自传式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69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66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