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校企生三主体维度下“工学结合”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09 02:38

  本文选题:工学结合 切入点:主体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1期


【摘要】:"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形态。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学校应制定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梯度式的"工学结合"计划,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工学结合"质量监控体系;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将"工学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学生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校企生三主体维度下融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校、企业、学生的团体荣誉感和市场竞争力。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many years'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has formed its unique form.In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he school should formulate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lsory and elective courses, and establish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the enterpris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It combine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with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as active learning, forming good study habi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quality.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can enhance the sense of honor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作者单位】: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基金】: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二级建设项目《医药产销人才培养专业群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编号:Y025) 宁波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校企合作主体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教学管理研究》(课题编号:YGH1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永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金梅;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任元军,李福华;产学合作的运作机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2 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张薇平;;试析新重化工业道路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5年36期

4 刘守义;;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年11期

5 俞仲文,吴志柳;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明;;“有效教学”的社会学追问[J];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2 林风人;詹碧卿;;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模式的技术实现分析[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乔荣雷;;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2期

4 刘庆昌;;关于教育理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叶云红;;灵活运用参与型课型 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1年07期

6 楚旋;;系统论视角下的综合学校改进研究框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2期

7 李建华;;“圆善”教育观刍议[J];学理论;2011年23期

8 张红;;论青少年人才教育中德育与心育的有机整合[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9 柴楠;;尊重:课堂教学公平的伦理规范[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10 任雪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促进师生和谐成长[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及其对教育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余文森;;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秉翰;;教育解放人——兼议马克思“解放”的一个命题[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张莲;张新蕾;;我学习我快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文浩;;德育工作五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李向阳;;学生自治是教育对象“客”、“主”体论的真正体现[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7 吴小旦;;学校走进爱牙日[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8 张慧萍;;试论皮亚杰的数学观下的儿童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荐中;李平;姜晶;;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发生率对照分析[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冯秀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站记者 郭景超;林西县探索寄宿制学校“三功能一主体”办学模式[N];赤峰日报;2008年

2 张进东 李惠珍;教师心理健康探析[N];甘肃日报;2006年

3 张建明;新角色如何有新作为[N];文汇报;2006年

4 苗永华;广大农民是主体 提高素质是关键[N];云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推进产学研结合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鲁澄南;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学生[N];汕头日报;2006年

7 溧阳市实验小学 芮火才;学校管理创新的三个取向[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张蕾;镇江加快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创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通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严华;愿景管理:学校发展的长久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南通市教育工会 苏大伟;把学校交给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但武刚;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孙振东;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光文;课堂的生态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梁伟东;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小华;课程之于主体的生成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亚林;主体德育论的超越——德育理论建设的一个新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赫;元教育技术理论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温双艳;论学校品牌建设[D];山西大学;2007年

9 夏春娥;论德育的主体性关怀[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毛晨熙;教学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24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724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