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21-09-11 09:43
目的: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经验回避的中介作用和认知融合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认知融合量表对2065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回收有效问卷1959份。结果:①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经验回避、认知融合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②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可以直接预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可以通过经验回避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产生间接作用;③经验回避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受到认知融合的调节。结论:经验回避是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认知融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PANS)
1.2.2 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
1.2.3 认知融合量表(中文版)(CFQ)
1.2.4 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2.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因-脑-行为视角下的自伤行为产生机制[J]. 王泉泉,熊昱可,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4)
[2]自伤者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调节效果比较[J]. 鲁婷,江光荣,鲁艳桦,应梦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3]经验性回避:概念、发生机制及测量[J]. 左亚洲,张亚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11)
[4]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J]. 张珊珊,张野,金芳. 中国学校卫生. 2017(10)
[5]西部农村小学生的经验性回避状况:测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曹慧,毛亚庆,陈瑛华,杨传利,陈一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6)
[6]青少年直接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及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 辛秀红,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7]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J]. 肖勇,汪耿夫,杨海,王路晗,胡国云,徐耿,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1)
[8]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进展[J]. 陈静,万宇辉,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4(11)
[9]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研究[J]. 梁素改,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杜娜,黄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11)
[10]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 张维晨,吉阳,李新,郭慧娜,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1)
硕士论文
[1]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研究: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的中介作用[D]. 马双双.安徽医科大学 2018
[2]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 冯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2776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1.2.1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PANS)
1.2.2 中文版接纳与行动问卷
1.2.3 认知融合量表(中文版)(CFQ)
1.2.4 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2.2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2.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因-脑-行为视角下的自伤行为产生机制[J]. 王泉泉,熊昱可,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04)
[2]自伤者不同情绪调节方式的调节效果比较[J]. 鲁婷,江光荣,鲁艳桦,应梦婷.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3]经验性回避:概念、发生机制及测量[J]. 左亚洲,张亚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11)
[4]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社会支持对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作用[J]. 张珊珊,张野,金芳. 中国学校卫生. 2017(10)
[5]西部农村小学生的经验性回避状况:测量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曹慧,毛亚庆,陈瑛华,杨传利,陈一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6)
[6]青少年直接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及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 辛秀红,姚树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7]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J]. 肖勇,汪耿夫,杨海,王路晗,胡国云,徐耿,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1)
[8]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进展[J]. 陈静,万宇辉,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2014(11)
[9]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研究[J]. 梁素改,闫敬,朱翠珍,司徒明镜,杜娜,黄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 (11)
[10]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 张维晨,吉阳,李新,郭慧娜,祝卓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1)
硕士论文
[1]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研究: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的中介作用[D]. 马双双.安徽医科大学 2018
[2]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 冯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2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9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