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生命化教育的回溯反思与新时代创新

发布时间:2021-10-27 03:16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从生命化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古典教育观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具有理性和超越性,倡导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整全的人。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点亮"生命,在教育场域中体现为自然教育思潮强调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道德、智慧和文化修养。现代科学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发展态势,极端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导致独特生命个体的价值被漠视,教育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照。在回望人类思想宝库中蕴藏的生命教育思想,反思现代性教育潜藏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新时代的生命化教育,以使教育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和个性,更好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新人。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5(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回溯:古典教育观对生命的照拂
    (一)生命本理性之生命观及古典教育对人的尊重
        1.古典哲学之生命观——生命本理性。
        2.古典教育强调对人的尊重,表现出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
    (二)生命超越性之生命观及古典教育立足于生命
        1.古典哲学之生命观——生命的超越性。
        2.古典教育的场域立足于整全生命。
二、 反思: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现代性教育的规约
    (一)文艺复兴运动点亮“生命之光”
        1.倡导人性和理性回归的人文主义浪潮。
        2.文艺复兴思潮下的自然教育观。
    (二)对现代性教育中极端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反思
        1.科学理性发展到极端后,导致对生命的漠视。
        2.工具理性的过度僭越“加工”生命。
三、创新:构建新时代生命化教育
    (一)新时代生命化教育应秉持的理念
        1.教育的根本要旨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
        2.引导生命“生根”,需要教师有情怀和引导学生有情怀。
    (二)新时代生命化教育需要落实到实践
        1.教育内容上,倡导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2.教育方法上,体现人文性和个性化的引导。
        3.评价体系上,改变重分数轻育人的趋向。
        4.师生关系上,建立平等对话以成全生命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的“膨胀”与哲学的“萎缩”[J]. 万俊人.  读书. 2015(10)
[2]追求极致之美:古希腊人文主义教育情怀[J]. 陈晨.  大学教育. 2015(01)
[3]论尼采对现代性教育的批判[J]. 吴元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28)
[4]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11(03)
[5]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 冯建军.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05)
[6]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 齐放.  外国教育研究. 1999(06)

硕士论文
[1]基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生命化教育实践路径研究[D]. 袁晓萍.河北科技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60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60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