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当代台湾学校公民教育透视

发布时间:2017-05-27 19:02

  本文关键词:当代台湾学校公民教育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公民教育在很多国家都得到了重视,其教育内容和内涵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充实与扩展。我国大陆由于各种历史、政治、文化、心理等原因,公民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使得公民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完善和促进民主政治的作用发挥的十分有限。本文对我国台湾学校的公民教育进行透析,以期对大陆今后的公民教育课程设置及其作用的发挥提供借鉴。 论文运用历史文献学和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首先分析历史背景,分三个时期简要回顾台湾公民教育的演化轨迹和内容设置。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当代台湾地区国中、国小和高中阶段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及实施方法,揭示其重视传统伦理、内涵全面综合、内容凸显时代特征等优点,以及存在政治干扰、价值取向与现实运行冲突、教育观念上“重智轻德”倾向、教材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对大陆学校公民教育具有如下启示:一是完善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推进公民教育的发展,大力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和民主平等精神等现代公民基本素质;二是基于公民成长和发展需要、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社会良性发展需要,应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三是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增强其自主精神和合作意识;四是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社会的途径,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政府部门、媒体等组织对公民教育的作用,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造就合格人才、合格公民。
【关键词】:当代 台湾 学校 公民教育 课程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沿革11-21
  • (一) 日据统治时期的公民教育(1894至1945)11-15
  • 1. 从渐进主义安抚到皇民化运动11-13
  • 2. "修身科"与"国语科"13-15
  • (二) 威权统治时期的公民教育(1945至1987)15-17
  • 1. 公民教育的恢复与重视15-16
  • 2. 九年一贯制公布后的公民教育改革16-17
  • 3. 《加强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计划》的颁布实施17
  • (三) 民主改革时期的公民教育(1987至今)17-21
  • 1. 公民教育注重民主教育本土化18
  •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公民教育18-19
  • 3. 公民资格与公民社会的探讨19-21
  • 二、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当代实施21-37
  • (一)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21-25
  • 1. 国中、国小"九年一贯"课程目标22-23
  • 2. 新编高中"公民与社会"的课程目标23-25
  • (二)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25-32
  • 1. 国中、国小阶段的公民教育内涵25-28
  • 2. 高中阶段公民教育的内涵28-32
  • (三)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教材32-33
  • 1. 教学内容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循序渐进32
  • 2. 教材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课程32-33
  • 3. 伦理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下降33
  • (四)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途径33-35
  • 1. 课程教学33-34
  • 2. 课外活动34
  • 3. 辅导活动34-35
  • 4. 训导工作35
  • (五)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方法35-37
  • 1. 价值澄清法35-36
  • 2. 角色扮演法36
  • 3.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36-37
  • 三、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特色、问题与启示37-45
  • (一)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特色37-39
  • 1. 坚持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价值观37-38
  • 2. 公民教育内涵的全面性和综合性38
  • 3. 学校公民教育凸显时代性特征38-39
  • (二)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问题39-40
  • 1. 政治干扰严重存在39
  • 2. 价值取向与社会现实冲突39-40
  • 3. 教育观念上“重智轻德”40
  • 4. 教材缺乏统一标准40
  • (三) 台湾学校公民教育的启示40-45
  • 1. 积极推进公民教育的发展41-42
  • 2. 逐步构建公民教育的体系42-43
  • 3. 贯彻落实学生为本的思想43-44
  • 4. 拓宽学生社会参与的途径44-45
  • 结语45-46
  • 参考书目46-49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江平;;论现代民主政治视阈中的“主体”[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冯学宏;;《政治生活》教学新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3 崔春华;;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2010'中国德育论坛暨浦东教育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4 何亦凡;;《大学》中的“大治”[J];理论观察;2011年03期

5 吴德华;;对应热点,整合主干知识(下)——以《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为例[J];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11年Z2期

6 丛海啸;;谈高中政治教材的“二次开发”——以《政治生活》事例素材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1年19期

7 黄春梅;;如何创设“学而有信”的政治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8期

8 张晓丽;;论政治生活中个体的自我真实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9 潘学军;;跳出思想政治复习“包围圈”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09期

10 徐姹;;“走进教材”与“跳出教材”——对《政治生活》教材情景导入的处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研究述评[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武强;;学校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浅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吕宗力;;谶纬与两晋南朝的政治与社会[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长庚;;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二三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孔锴;孙启林;;试论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内容、途径与效果——以建国至内战时期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谷明光;;新农村建设要重视提高农民政治生活质量[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峗;;政治秩序的本性与政治生活的德性——儒家思想传统对西方自由主义[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小平;;滇盐与政治、军事及边疆问题的关系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9 王邦佐;朱勤军;;中国协商民主的特征及其发展空间[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10 秦树理;;树立科学的自由观[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商红日;发展低度政治生活化解冲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法学博士 桑玉成;论优良政治生活的基础[N];解放日报;2010年

3 明德高中 林海;政治主观题答案生成思路要诀[N];学知报;2010年

4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政治学教授 桑玉成;有一种生活叫“政治生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政治学博士 特约评论员 吴强;政治即“终身问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王丽萍;微政治:我们身边的政治文化演变[N];学习时报;2011年

7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王丽萍;微政治:社会情绪的文化演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8 郭金灿;突尼斯:高层政治意愿推动妇女事业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0年

9 ;网络走进百姓政治生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蒋云根 华东师范大学;与时俱进开展政治心理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宝江;政治公平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婧;德尔斐神谕与古希腊城邦[D];复旦大学;2009年

3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赵来文;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价值之多重借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刚印;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晨光;建构政制:思想与统治[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英;当代台湾学校公民教育透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慧;职业学校公民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礼杨;林肯:一位职业政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杨庆;法治与政治关系的三维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5 徐振宁;政治大变动背景下的上海俄侨(1945-1950)[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颖;公民政治实践的空间[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冬芳;女性意识:从沉潜到觉醒[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淑霞;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一t

本文编号:400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00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e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