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论坛的认知性存在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课程论坛的认知性存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认知性存在体现了学生在课程论坛中通过交互积极建构意义的程度,直接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国网络教育实践中,课程论坛上的认知性存在水平较低,学生习惯独立学习,没有形成协作化的学习过程,讨论过程无结构。本文从认知性存在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论坛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在线讨论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帮助在线教师优化讨论主题设置,改进讨论教学的结构与流程,促进群体协作学习,提高网络课程论坛上认知性存在的水平,实现高阶认知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网络教育 课程论坛 认知性存在 教学策略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开展在线讨论是网络教学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存在和认知性存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学习集体的归属感。异步的在线讨论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丝毫不逊色于传统同步的课堂讨论。学生通过参加课程论坛上的讨论,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爽;;网络教育对高校的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7期
2 亢小峰;;是否栽下梧桐树?[J];教育;2011年23期
3 张育新;;新形势下网络教育的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2期
4 刘静;;网络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5 郑瑞;;信息技术促进网络教育的开展[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6 黄洁;;网络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周小凯;;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网络教育[J];教师;2011年16期
8 段雪丽;邵兰洁;;近五年来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热点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9 艾丹祥;左晖;;高校教师对网络教育障碍因素的认识探讨[J];价值工程;2011年23期
10 颜雯;;浅析博物馆网络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振宇;;网络教育任重道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赵铁成;;论网络教育的属性与作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章国英;胡继岳;曹洪欣;;网络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学模型研究[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万伦宇;;浅析网络教育概念及功能定义[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6 黄春燕;;网络教育短信平台——信息时代班主任工作的新助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7 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栗建中;种冬冬;宿云凤;;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9 左红武;;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许霞;程远先;;网络远程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和 杨孝文;青少年网络教育在国外[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周迅;百年公司的网络教育之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网络教育标准2.0[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8年
4 弋晓;网络教育为邮储银行培养人才[N];国际商报;2009年
5 赵凤华;网络教育探路“一对一”模式[N];科技日报;2009年
6 周玫子 郑智;网络教育天地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咏梅;网上的教育音符尚缺强音[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8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赵嘉政;克罗地亚推广网络教育[N];光明日报;2010年
9 商报记者 金朝力;网络教育遭遇消费认识误区[N];北京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倪光辉 刘思思 郝悦整理 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 清华大学教授 严继昌 黄金采访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 董洪亮;网络教育:规范办学难在哪[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瑞;网络教育和气象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2 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邢冰;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郝莉;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颖;网络教育异化现象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王命洪;网络教育中的学生学习评价[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朱素媛;网络教育中的智能搜索引擎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魏海静;中国大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课程论坛的认知性存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4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