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以北京市流动儿童为例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以北京市流动儿童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机抽取北京市流动儿童210名,对照组非流动儿童120名,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抑郁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进行调查并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心理适应相关明显;流动儿童的依恋关系存在着特殊性,在亲和性、依赖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在消极性上显著高于普通儿童,而在焦虑性上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流动儿童在依恋与心理适应这两方面的相关程度低于普通儿童,依恋对心理适应各维度的贡献低于普通儿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心理适应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中大量外来务工农民的出现,其工作的流动性使得子女缺乏稳定的成长环境,形成所谓的“流动儿童”。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现有流动少年儿童将近2 000万人;仅在北京,学龄期的流动儿童就达40多万。由于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孩子的教育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争艳;杨叶;汪斌;;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2 刘曦;张建新;;青少年依恋理论建构及问卷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3 安晶卉 ,张建新 ,王黎;青少年依恋问卷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1期
4 张秋凌,邹泓,王英春;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心理适应的关系(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玲;戴春林;;品牌依恋的概念和测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孙阳;邱阳;;师生关系:初中生学校适应的支持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立花;张文新;;青少年依恋的测量方法述评[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朱相华;杨永杰;李娇;魏贤玉;乔娟;;小学生受虐待经历、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5 赵力;;依恋类型的稳定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6 楼高行;王慧君;;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7 张茜婷;;犯罪深层动机研究刍议——以心理轨迹的发展为线索[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熊倩;陈旭;;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曹亮;马伟娜;;依恋研究简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2期
10 李苓;;依恋理论在异地恋人群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青少年的情绪智力及其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西俊;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赵帆;工读学校学生依恋及其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先波;江西省南昌市大学生对体育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唐玲;青少年依恋量表的编制及留守初中生依恋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芹;职中幼教专业女生父亲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依恋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
本文编号:457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45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