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认知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0 10:36

  本文关键词: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认知差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问题行为 认知差异 不同人群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认知差异。对五个年级的265名学生及其班级任课教师、监护人及社会一般人群进行问卷团体施测。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认知差异极其显著,其中教师与家长评价最低,一般人群评价次之,学生自评最好;不同群体均认为留守儿童男性问题行为严重于女性;对留守男性儿童,教师评价最低,对留守女性儿童,儿童自评最好;年级主效应极其显著,即随年级增高,问题行为评价越严重。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行为 认知差异 不同人群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前言“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任意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未成年孩子[1]。近年来这一群体引起了党、国家及社会众多群体的广泛关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个性也会有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范娟,杜亚松;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2期

3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4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10期

5 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2期

6 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5期

7 余毅震,黄艳,王重建;中小学生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倪海;王明涛;;高校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初探——基于B/S模式的网站设计与实现[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阮鹏;大学新生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林莺;;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美育的设想[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赵石屏;儒学人格理论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郭永玉;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9 刘京林;论传媒的教育功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郑立新,彭金维,奚燕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2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灏;李乐平;;霍妮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敖小兰;中国局处级干部领导能力及有关特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丹芬;中医气质学说及中医气质量表(TCM-QZS)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6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翟群;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娥蕊;3~9岁儿童自信心结构、发展特点及教育促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尚清;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袁素瑛;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修巧艳;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毕重增;职业能力倾向量表EAS的修订[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梅菊;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王亚妮;中学校长人际交往品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于得澧,杜亚松;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的临床效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1期

3 高瞻,刘珍妮,李新天,林建龙;家庭与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4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刘金宝,叶林,王克树;乌鲁木齐市维汉族中小学生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999年02期

6 杜鹏;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7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8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9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10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程;;也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李新启;;暑期更应关爱留守儿童[J];教育;2011年19期

3 代高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4 汪冠楠;;“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5 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年07期

6 田锦;;“小鸟”让留守儿童看到笑容[J];中国自行车;2011年06期

7 苏琦雄;覃桂林;;浅谈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教育策略[J];教师;2011年24期

8 徐观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9 李越;张继明;;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空——浅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J];黑河教育;2011年07期

10 高君;;爱心呵护留守儿童[J];学周刊;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孟四清;;中学生问题行为量表的理论构建与编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6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魏成菊;;汉、蒙、哈民族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9 徐晓飞;;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模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康 朱中平;明天,未来与希望[N];眉山日报;2005年

2 鹿永建;别让留守儿童成为孤独的孩子[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领山邋晓敏 士奎;永年 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N];河北日报;2007年

4 奉化记者站 王校美邋通讯员 吴培维;一声“妈妈”好沉重[N];宁波日报;2007年

5 邬凤英;让留守儿童进城,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石元清;真爱满山乡[N];乐山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陈哲邋张孝久 黄亚林;澧县甘溪滩镇用网络建起亲情港湾[N];常德日报;2008年

8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9 陈柳东 甘巧;邻水3000名农村留守儿童住进寄宿学校[N];广安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向秀英;中小学学生心理虐待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沈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涂秋元;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现实状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娇丽;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贤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桂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6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06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