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从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入手,从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开始,分析了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及其影响,并针对这些现象及其影响提出了突破学校教育中性别刻板印象的策略。最后,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呼之即出。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键词】: 性别 刻板印象 教育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群体的特征所作的归纳、概括和总结,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些固定的看法。它往往不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以事实材料为基础,也不考虑个体的差异。所谓性别刻板印象,又称性别定型观,是指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曹海峰;;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高海燕;;学校与课堂中的性别公平问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李立娥;;国内外“双性化”教育研究述评[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邓爱秀;;影响教育性别公平实现的原因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年06期
8 马艳,傅根跃;学校教育对小学生性别刻板印象发展的影响与塑造[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9 孙利;;浅议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学元,沈堰奇;我国小城镇女童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黄庐进;周锡飞;;女性职业“天花板”问题的现状、根源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3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4 刘爱华;朱颖俊;;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克服[J];当代经济;2006年05期
5 曹海峰;;论双性化理论对我国性别角色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陈思敏;;追求两性和谐的再思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01期
7 苏莉;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陈思敏;;携河洛文化破“三重门”——基于两性和谐追求的文化开掘[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6期
9 张瑞强;陶佩君;;“性别与发展”之“性别与教育”理论构建——用性别视角审视和批判教育[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10 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立娥;;农村女学生发展的困境及前景——以J省Y县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立娥;;试析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性别环境与途径[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罗凯;;朴素理论视角下双性化教育对儿童性别建构的意义[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4 胡晓红;;迷失与厘定:性别教育的概念阐释[A];性与性别研究(第3辑)——学校性健康教育[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前锋;音由心生 j者呭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马前锋;音由心生 乐者药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何爱霞;专业社会化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幼儿园幼儿故事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振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方丽;小学女校长领导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乔丽娟;教育病理学视野中的男孩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滕春玉;低年级智力落后儿童性别认知和行为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磊;基于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成瑶;小学生中性化现象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晓;农村中小学女校长成长的案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建秀;小学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及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玮玮;性别中性化的社会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葛鲁嘉,陈若莉;新时期女性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4 缪周芬;女性性别角色的发展[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5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6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7 魏国英,陈雪飞;家庭文化对青少年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8 谭峗峗;刘美霞;;高校辅导员要克服社会认知偏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曹海峰;反传统性别定型观念——被忽视的教育盲区[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张建奇;我国女性参与高等教育的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若水;[N];光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艳婷;吴威;;性别刻板印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何丽君;教育对性别差异的应答[J];教育评论;2000年05期
3 张艳红;佐斌;;情绪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测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王美丽;;师范院校女研究生成就动机状况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5 包桂影;谢芸;;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性别角色的心理素质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6 刘珍珍;;女性新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李宇春现象”看传媒影响下的女性形象[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7 徐芬;栩然;;差异化带来幸福感[J];父母必读;2006年22期
8 索朗仁青;;西藏妇女受教育状况的变化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玫玫;上官芳芳;王瑾;;也谈如何改变性别刻板印象[J];中国性科学;2010年08期
10 郑丽军;吴小勇;;性取向与人格[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仙;;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做好班主任工作[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吴惠书;薛荣华;;缩小“数字鸿沟”与信息化建设[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林中梅;;论艺术体操的美育作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永红;段静;;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5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人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许庆勤;;弘扬企业安全文化 实施安全素质教育[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7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冬丽;;论未成年公民的自我保护教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任宏;;浅谈地理信息科学的全民化教育[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薛莲;;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为何对待别人的不幸男女会有差别?[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黄晓华 姚莉莉 ;取消公务员退休年龄性别差异[N];海南日报;2005年
3 谢明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剂科副教授马虹英提醒:临床用药勿忽视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取消公务员退休年龄性别差异[N];江西日报;2005年
5 杜军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经济所课题组;农民工就业市场中的性别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程岗;美国不再限制男女分班教学[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苏子川 江苏 南京;正视女性就业的“性别差异”[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聂翠蓉;读懂那双抑郁的眼睛[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译自《美国医学协会杂志》2001;286:2849-2856;心导管应用中的性别差异[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蕾萍;中国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结构、来源和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莉;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组织结构及其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年
7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孔祥田;经验、民主与生活[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金亚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礼惠;数学领域中性别刻板印象威胁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祖烁;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磊;民族刻板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孙艳梅;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干预[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璐;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D];苏州大学;2004年
6 吴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冬玲;刻板印象的反叛:评谭恩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利;青少年对若干国民或民族的刻板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灿华;中国新闻传媒女性报道的失误与矫正[D];广西大学;2004年
10 潘新燕;关于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29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2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