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10:34
本文关键词:渝东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阶段 进城务工人员 渝东南地区
【摘要】:以农村教育的基本理论、城镇化理论,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理论为指导,本文从探究渝东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出发,分析总结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学校、社区、社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探讨了如何改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质量,使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对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和考察,摸清这一部分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改善之道。本研究还希望能够为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者和研究“三农”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材料。 体系上,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及建议三个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分析了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状况、学校生活和学习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交往状况。在此基础上,结论及建议部分总结了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最后提出了政府要保障与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劳动力流出地政府到城市开办教学点,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在农村办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政府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学校管理层认识,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学校管理,引导学生健康学习、生活,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等应对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成果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总结了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总结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二,明确了影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如何协调合作等问题。三,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需要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正确引导。四,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同时引导决策者、执行者、研究者、监护人重视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齐抓共管,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阶段 进城务工人员 渝东南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7-8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一、研究目的8
- 二、研究的意义8-9
- 第三节 研究综述及评析9-14
- 一、研究综述9-13
- 二、评析现有的文献13-14
-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14-17
- 一、留守儿童15
- 二、进城务工人员15
- 三、义务教育15-16
- 四、农村社区16-17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17-20
- 一、研究对象17
-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17-18
- 三、研究现场18
- 四、样本与抽样18
-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18-20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20-52
- 第一节 渝东南地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20-25
- 一、留守儿童父母亲外出情况调查21-22
- 二、外出父母亲打工地区分布22-23
- 三、回家次数统计23-24
- 四、进城务工的父母亲与留守孩子的沟通24-25
- 第二节 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25-28
-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26
- 二、监护类型分类26-28
- 第三节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及学习状况的分析28-40
- 一、衣食住行28-29
- 二、卫生和健康29-30
- 三、安全状况30-31
- 四、留守儿童在家的劳动31-33
- 五、留守儿童日常消费33-35
- 六、节假日和放学后的活动情况35
- 七、与监护人及亲子的交流情况35-37
- 八、留守儿童的学习期望以及学习监督37-40
- 第四节 留守儿童学校生活及学习状况分析40-48
- 一、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40-43
- 二、课后活动及遵守纪律43-45
- 三、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45-48
- 第五节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的分析48-52
- 一、同学与同伴间的交往48-50
- 二、其他交往50-52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52-64
- 第一节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52-53
- 一、自主性增强,有利于自强自立性格的养成52-53
- 二、接受外界信息较多,视野较为开阔53
- 三、家庭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53
- 第二节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消极影响53-55
-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弱势53-54
-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弱势54-55
- 三、留守儿童的安全弱势55
- 四、留守儿童的心理弱势55
- 第三节 应对策略及建议55-64
- 一、调动社会各界力量56-60
- 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60-61
-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61-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66-75
- 致谢75-76
- 个人简历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4 辜胜阻;农村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与化解对策[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5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6 张斌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7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年05期
8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9 姚本先,刘世清;论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8期
10 孔祥智,顾洪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736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3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