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摘要】: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和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解构思想,为反思和重构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由知识传授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这是教师角色的后现代转向。
【作者单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
【关键词】: 反思 重构 后现代主义 教师角色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思想渗透进入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也给传统的教师角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教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朝兵,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武;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罗珉,李永强;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评述[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3 王光荣;解析后现代的时代意义[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董馨;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5 汪堂家;利奥达与“后现代”概念的哲学诠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汪霞;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与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姚介厚;“后现代”问题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吴全华;;“适切性”抑或“出位之思”?——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语境的检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史光孝;李晓明;;“后现代”的兴起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姚介厚;传统·现代性·后现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何传启;;世界现代化研究的三次浪潮[A];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第一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文集[C];2003年
3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谢爱华;“突现论”中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瑞昌;风险 知识与公共决策[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秀玲;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4 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何健;论大学的开放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顺宏;后现代科学观——费耶阿本德与拉图尔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玉霞;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美华;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及其善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钟一平;教师权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贾丽民;对后现代的人性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卫国;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教育科学;1999年04期
2 田国秀;关于教师权威的辩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占伟;;实践、后实践美学之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综述及反思[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王卫兵;;农村学前班拼音分层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4 罗志军;;让学生在“逆境”中反思[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年Z1期
5 周磊;;反思,有效备课的助推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3期
6 马志响;;一生的反思,一生的备课[J];中国教师;2010年06期
7 徐兵;;浅谈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J];学苑教育;2010年05期
8 黎希华;;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9 朱旭峰;;注重数学课堂反思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03期
10 王哲;;引导学生“反思”的有效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华;;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实践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坤;王伟伟;;将责任感“培植”学生心田——探索德育创新模式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钟灿富;;厦门市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三年总结与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谷晓凤;;试论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陈海昌;;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思维品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陆琦;梁林;;传统风格建筑的现代重构——以惠州天后宫项目为例[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阵;戚正伟;侯长明;;适用于全系列SRU模块的通用测试系统的实现[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丰少伟;张乔斌;丁少春;;某水下航行器壳体加速度场重构研究[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杨占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专业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8)[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海林;中国失败企业的反思:破了定律企业必败[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本报特邀财经评论员 吴建华;我国个人所得税探讨与反思[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中国知青文学史》[N];北京日报;2002年
4 ;就业观念新反思[N];北京日报;2002年
5 张颐武;“盲点”的焦虑[N];北京日报;2002年
6 刘平;反思战争呼唤和平[N];北京日报;2002年
7 樊星;质疑流行观念重构现代文明[N];北京日报;2002年
8 盛英;关注与反思[N];中国妇女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韩军;传统节日还能有啥?[N];中国工商报;2002年
10 吴凯;秦池“品牌战略”的反思[N];中国工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黄国倩;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特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左房重构与功能[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杨益明;面向软件产品线的开发模型与领域构件逆向抽取[D];复旦大学;2010年
4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吴东美;政府价格监管重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祖燕;行政解释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晓文;中国现代边地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敬飞;暗能量宇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环;当代人生价值问题的哲学反思[D];燕山大学;2010年
2 于锟;汉字解析重构与平面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薛艳丽;《金色笔记》中的立体主义叙述[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木子;河北省公务员激励制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刘林;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金凤;法治语境下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李耀威;一九九六中国文学理论新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立雯;重构伍惠明《骨》中男性人物的形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涛;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比较分析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更顺;论我国的刑事侦查构造[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5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6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