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研究述评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教学反思研究述评与展望
【摘要】:学者们对反思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为此,文章首先简要地追述学者们对"反思"一词的研究,以此来了解还处于"混沌"状态的教学反思研究;然后,在纵观教学反思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酝酿阶段、雏形阶段、沉寂阶段和复兴阶段;接下来,对研究历程中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最后,综合教学反思研究的成绩与不足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等诸多要素,从研究重心、研究对象、研究指向和研究形态四个方面探讨未来的教学反思研究。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研究
【基金】:呼伦贝尔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公共教育学教师教学反思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尝试把反思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探讨,,由此掀开了教学反思研究的序幕。时至今日,中外学者一直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教学反思进行着思考和探索。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人.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 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储召红;论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智;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5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施小菊;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体育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8 刘耀明;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2003年10期
9 胡波;高师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家黎,陈荟伉;论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惠良;;构建初中数学教与学反思机制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王晓巍;;中学化学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3 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周如俊;;校长要变教学反思“苦差”为教师成长的“追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三福;教学的语用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焦炜;课程行动研究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龙海;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欧群慧;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蔡传明;我国中学骨干体育教师的时代特征与成才因素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3 杨涤;教师专业教育模式:以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黑河学刊;2011年02期
2 胡斌武;课程心理学基础研究述评[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林亚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创新之路——敏特英语课题应用研究历程[J];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01期
4 ;教育改革研究的视野与趋势[J];广西教育;2008年07期
5 宋兵波;;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视野与趋势[J];教书育人;2008年15期
6 安会云,吕琳,尚晓静;学习风格研究综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4期
7 袁铮;;“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研究历程与启示[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1期
8 文U
本文编号:771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7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