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二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适应性的关系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6:06

  本文关键词:高二学生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适应性的关系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角色 心理健康 适应性 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工业化、信息化、社会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里,传统的关于性别角色的界定,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环境。一个人的性别角色意识、态度和定位,不仅关系到个人本身未来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来家庭的教育质量和未成年人的发展。高中阶段二年级是学生学习和适应社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性别行为和态度养成乃至成型的重要阶段,本研究以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高二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学校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在以往众多研究基础之上试图验证其性别角色理论,探讨双性化性格是否是最佳的性别角色模式。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师教学,在课程中引入社会性别角色视角,用男女性别角色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审视教育中的问题,破除性别角色领域的偏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性别意识,帮助高中生走出性别角色取向的困境。 研究结论如下: (1)在性别角色问卷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中,不同性别角色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在分量表中:在敌对因子上,典型女性化与双性化、未分化与双性化有显著差异;在抑郁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有显著差异;在焦虑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有显著差异;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双性化与典型女性化、双性化与未分化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不平衡因子上,双性化与未分化、典型女性化与未分化存在显著差异。 (2)典型男性性别角色的同学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平均分为20.75分,典型女性角色的适应性平均分为19.37,双性化性别角色的均分为25.07,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均分为17.67。四类性别角色之间差异显著,事后分析显示双性化与女性化、未分化数据差异显著。即双性化性别角色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明显高于典型女性角色的学生和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学生。 (3)呼吁应该着重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教师教学和学校教育四方面入手开展双性化教育。学生自身要消除自身存在的性别认识偏差,敢于追求、勇于打破自身限制,敢于并且擅于与异性同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父母首先端正观念,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鼓励孩子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引导他们发现异性的优点;父亲要给予孩子多一些男子汉形象的榜样示范,塑造和健全男孩子的男子气概。学校方面要着手组织性别教育课程,使全校教职员工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形成性别公平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衣着、行为和语言不做过多的抹杀性别的束缚;购买和使用无性别歧视、无性别角色刻板化的书籍和教材;最后作为教师要端正观念,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做关于性别角色方面的暗示和误导;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们性别角色特征发展情况。鼓励男女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固定角色,在相互了解中获得双赢;注重培养和强化男生们的新男性角色意识,塑造坚韧和勇敢的男性气质;关注未分化性别角色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关键词】:性别角色 心理健康 适应性 心理健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2
  • 文献综述12-24
  • 1.1 主要概念12-17
  • 1.1.1 性和性别12
  • 1.1.2 性别角色12-13
  • 1.1.3 性别角色双性化13-15
  • 1.1.4 澄清性别角色双性化和一些概念的区别15-17
  • 1.2 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17-21
  • 1.2.1 性别角色类型概况17-18
  • 1.2.2 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18-20
  • 1.2.3 性别角色与适应性20-21
  • 1.3 性别角色教育发展趋势21-24
  •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24-25
  • 2.1 问题提出24
  • 2.2 研究意义24-25
  • 研究程序25-28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对象25
  • 3.3 研究工具25-27
  • 3.3.1 Bem 性别角色量表25-26
  • 3.3.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26
  • 3.3.3 高中生学校生活适应性调查问卷26
  • 3.3.4 附加题26-27
  • 3.4 施测方法27
  •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27-28
  • 结果28-36
  • 4.1 高二学生各种性别角色概况28-29
  • 4.2 高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和适应性的关系29-35
  • 4.2.1 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总分、适应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9
  • 4.2.2 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9-34
  • 4.2.3 高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学习生活适应性之间的关系34-35
  • 4.3 高中生对于社会上“中性现象”的接纳程度35-36
  • 讨论36-41
  • 5.1 高中生性别角色概况36-38
  • 5.2 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38-39
  • 5.3 性别角色与适应性的关系39-40
  • 5.4 关于附加题40-41
  • 建议和对策41-47
  • 6.1 建议41-42
  • 6.1.1 正确对待当今社会上的“中性化”风潮41
  • 6.1.2 性别角色教育势在必行41-42
  • 6.2 对策42-47
  • 6.2.1 学生方面42-43
  • 6.2.2 家庭教育方面43-44
  • 6.2.3 学校方面44-45
  • 6.2.4 教师方面45-47
  • 总结47-49
  • 7.1 本研究总结47-48
  • 7.2 研究不足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届全国优秀科普挂图选裁 维护心理健康(六选三)[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2 陈祖玉;开一片心理健康的沃土[J];中小学管理;1995年09期

3 李新华;李理;;美术欣赏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九)[J];大众心理学;2006年12期

4 ;多与孩子互动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J];科学大观园;2011年13期

5 曾祥;;教师如何保持自我心理健康[J];大众心理学;2007年08期

6 丁小毛;;妈妈,我要把你嫁出去![J];新一代;2009年10期

7 周评;;企业领导的内隐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安徽科技;2011年05期

8 李福莲;家长的“社会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中小学管理;1995年Z1期

9 郝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10 陈艳龙;;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对男性性别角色的选择——以肯·凯西的《飞越疯人院》为例[J];大家;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吴谅谅;;特殊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沙若莲;;老年心理健康[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文增;魏忠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的干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卢文滔;朱亿萧;李征;;在内地的澳门大学生大五人格、文化适应和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飞霞;;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10 解岩沁;;要十分关注老年人情感心理健康[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岩;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长白山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彤;女人三十 应特别重视心理健康[N];长春日报;2005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N];中国人事报;2005年

4 齐秀丽;现代家庭教育与孩子的心理健康[N];开封日报;2005年

5 李长毅 王野 本报记者 侯国政;办个“心理健康中心”解除人民警察“心病”[N];辽宁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周静;关注心理健康[N];凉山日报(汉);2005年

7 江阳;心理健康的钥匙——宽容[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苏力;心理健康需营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9 健康;科学家呼吁关注心理健康[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中组部研究室;要重视和关心干部心理健康[N];组织人事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6 余小芳;性别角色的鉴定及其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胡蓉;组织变革中工作应激、自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9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79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