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发布时间:2017-09-05 00:23

  本文关键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建构主义 现代性 课程内容 新涂尔干主义 课程的社会属性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作者单位】: 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现代性 课程内容 新涂尔干主义 课程的社会属性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课程社会学的真正诞生是知识社会学被引入到课程研究中,知识社会学进入课程研究的尝试,无疑以1971年杨(M.F.D Young)主编的《知识与控制》为标志,《知识与控制》对社会控制与课程之间关系的独特分析,预示着课程社会学中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取向的出现。①传统教育社会学忽视课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隐蔽课程建设之简要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刘丽群;;论课程公平——一种社会学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钟玲;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5 唐庆华;高校课程体系的后现代解读[J];江苏高教;2003年06期

6 董守生;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学理念重建[J];教育导刊;2003年12期

7 杨昌勇,李长伟;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8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9 高伟;论教育世界的异化与救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10 范兆雄;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吕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学课程现状与特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敏;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伟霞;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中;闻娟;;芬伯格的技术民主化思想透视[J];前沿;2008年04期

2 钟志贤,曹东云;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4期

3 胡继渊;;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深化课程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5期

4 李建华;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哲学与数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5 安维复;;构建和谐的“创新型国家”——从社会建构主义看[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黄瑾;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之学与教[J];早期教育;2003年11期

7 刘儒德;;建构主义:是耶?非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1期

8 杜一飞;;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我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相互作用[J];社会工作;2006年10期

9 安维复;;“共建”:超越后现代思想的学术策略[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10 赵冬云;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审视我国的外语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2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陈庆超;;德性式微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9 高燕;;现代性的后果及其教育反思[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伟;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N];天津日报;2009年

2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4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陈乐之;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秦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9年

9 孟繁华;“多元现代性”及其冲突[N];文艺报;2009年

10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科学系主任 郭忠华;从现代性的视野 理解世界和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陈小锋;农村丧葬仪式的现代性与民间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6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7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俊峰;农民现代性的现状及其获得途径[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94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794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