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形象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9-22 04:04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形象的变迁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不言自明。教师作为教育的代言人,其形象及形象的变迁过程不仅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而且反映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及进步情况,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并继续着重大的变迁,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教师的形象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本研究旨在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师形象的变迁,分析引起教师形象变迁的原因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变化的关系。 本文的正文共有四章,分别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教师形象:蜡烛型教师形象、工程师型教师形象、园丁型教师形象和多元化的教师形象。每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 首先是对各类教师形象的兴起阶段以及变化趋势的分析。笔者通过对1978年-2010年《人民教育》杂志中优秀教师及其先进事迹的文章分类及量化,做出各类教师形象在各个时间段的变化表和变化图,明确各类教师形象的变化趋势。 其次是通过整理和分析选定的优秀教师及其先进事迹资料,明确各类教师形象在各个时间段内的主要特征。 最后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引起教师形象变化的原因。: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师形象的梳理,不仅可以直观的展现教师形象的变迁过程,还可以认识引起和影响教师形象变化的各种因素,给教师提供一个思考教师形象变化问题的角度,以及为教师明确今后教师形象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参考。同时通过对教师形象研究的整理发现,在教师形象发展变化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缺失,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教师形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教师形象 变迁 改革开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绪论8-19
- 一、研究缘起8-9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9-10
- 三、研究综述10-16
- (一) "教师形象"研究的发展阶段10-11
- (二) "教师形象"研究的方法11
- (三) "教师形象"研究的主要内容11-16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五、概念比较17-18
- (一) 教师形象与教师角色17
- (二) 教师形象与教师素质17-18
- 注释18-19
- 第二章 "蜡烛"型教师形象19-25
- 一、"蜡烛"型教师形象的兴起19-20
- 二、"蜡烛"型教师的形象特征20-23
- (一) 1978年至1982年"蜡烛型"教师形象特征20-21
- (二) 1982年至1984年"蜡烛型"教师形象特征21-22
- (三) 九十年代以后"蜡烛型"教师形象特征22-23
- 三、"蜡烛说"的背景分析23-24
- (一) 社会因素使蜡烛型教师形象"一枝独秀"23-24
- (二) 经济体制的变化导致蜡烛型教师形象的衰落24
- (三) 师德建设促使了对蜡烛型教师形象的关注24
- 注释24-25
- 第三章 "工程师"型教师形象25-31
- 一、"工程师"型教师形象的兴起25-26
- 二、"工程师"型教师的形象特征26-28
- (一) 1978年至1980年"工程师"型教师形象特征26-27
- (二) 1980年至1984年"工程师"型教师形象特征27
- (三) 八十年代以后"工程师"型教师形象特征27-28
- 三、"工程师说"的背景分析28-29
- (一) 十年"文革"造成师资水平普遍不高28
- (二) 社会经济因素促使"工程师型"教师形象的崛起28-29
- (三)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教师思考"怎样教"29
- 注释29-31
- 第四章 "园丁"型教师形象31-36
- 一、"园丁"型教师形象的兴起31-32
- 二、"园丁"型教师的形象特征32-34
- (一) 1978年至1980年"园丁"型教师的形象特征32-33
- (二) 1980年以后"园丁"型教师的形象特征33-34
- 三、"园丁说"的背景分析34-35
- (一) 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使园丁型教师形象"水土不服"34
- (二) 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使"园丁型"教师形象始终处于下降趋势34
- (三) 人才需求类型的改变使得对"园丁型"教师形象关注提高34-35
- (四) "注重人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对"园丁型"教师形象的关注35
- 注释35-36
- 第五章 多元化的教师形象36-41
- 一、几种代表性的教师形象36-37
- 二、多元化教师形象的特征37-38
- (一) "阐释者"型教师形象37
- (二) 反思型教师形象37-38
- (三) "导航者"型教师形象38
- 三、教师形象多元化的原因分析38-41
- (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形象的再一次"转向"39
- (二) 经济及社会生产的进步是人才需求类型发生变化39-40
- (三) 新教育教学思想为教师形象的改变提供方向40-41
- 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45-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昭君;从青衣到刀马旦──21世纪高校教师的角色形象浅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2 张俭福;教师形象的跨文化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林良章;教师形象刍议[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年03期
4 沈又红,黎钰林;教师职业形象的迷失、定位与重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刘捷;日本教师的职业形象与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朱德全;试论教师形象设计的多维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7 程红艳;教师形象:从“师范人格”到“非师范人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阮成武;教师专业形象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9 程瑞;林泽玉;;公众视阈中的教师形象期待[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89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89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