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表现与实质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表现与实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语言的丧失或殖民、方向感的模糊或偏离、教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的缺乏、日常教学实践的去意义化等方面。其实质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意义建构没有得到彰显,以及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表征,造成了教师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丧失。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身份认同 认同危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教育转型背景下教师身份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研究”(11YJC880055)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论题。认同危机的出现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与重视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而对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则有助于澄清与化解教师自我的认同危机问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特定情境脉络中,我们需要认清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基本表现及其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洁;;超越性的存在——兼析病态适应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吴永军;徐华丽;;新课改中教师主体地位的社会学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靳玉乐;于泽元;;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韩步江;;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作用机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郝潞霞;韩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性的三维审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张贝拉;;自我的接纳与反思——论自我意识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5 盖晓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6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胡河宁;;组织传播早期研究中的人际关系学派[J];今传媒;2010年12期
10 崔建霞;关于人的存在的一点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兆山;张海波;;发展性适应:学生适应问题的教育学阐释[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4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7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周小娟;探寻“自我”—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主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朝君;论约翰·契弗笔下的“中产阶级的危机”[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赖丽君;小学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其自我建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瑞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莉韵;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名师影响与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8 何元娇;萨特文学中的人学意蕴[D];江南大学;2010年
9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琴;窦桂梅语文教育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彩燕;;教师生存现状与教师发展——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主要矛盾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7年08期
2 姜勇;;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3 叶澜;;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卞金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Z1期
6 徐莉;;论教师发展文化场及其构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万翼;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分析及调适[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8 吴康宁;教师: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兼答郭兴举同志的“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2期
2 林一钢;冯虹;;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原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3 刘英杰;马双;;极权主义支配下的身份缺失——试析《美丽新世界》中主要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2期
4 李冰;刘桂云;;论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及教育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5 钟希明;;身份认同与左翼身份的确立——关于丁玲“向左转”问题的解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军;“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与戏曲身份认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宏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身份认同的重新解读[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田文兵;;身份的焦虑:《村庄秘史》中的认同危机与历史叙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颜健生;;认同危机:戈迪默《幻想生涯》中人物心态扭曲的原因探胜[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10 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勤娣;尹东妹;;反思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陈涛;;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郝文凤;;新课程高中英语探究式学习模式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志前;;新课程·新技术·新变革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初中物理新课改的实践及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子圣;;浅议课改中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郝健;;几个语文教学现象留给我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陆守明;;农村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唐炎;郭礼;禹文;;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学博士 刘伟;身份认同:我们共同焦虑之源[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彭兴庭;身份认同关键在社会转型[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3 洪云 王桃兴;楚雄市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N];楚雄日报(汉);2010年
4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赵小雅;在反思中前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吕益新邋本报记者 蓬国龙 周军;实施新课改 促进新理念[N];黔西南日报;2008年
7 晴隆县大田中学 华媛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谢丽卿;坚定信念 强化意识 优化方法 提高成效[N];山西科技报;2010年
9 任杰慧;新课程改革呼唤高素养的语文老师[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蒋国和 (作者系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校长);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新课程改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4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6 张常勇;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益;马丁·瓦尔泽小说《迸涌的流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10 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泽英;第二代成年美籍华裔身份认同的特点[D];外交学院;2008年
3 雷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蔡建忠;新课标下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钟慧;从黑人女性主义视角看黑人女性身份认同之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魏春艳;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官淑华;理解教师成长中的身份认同:对两位高中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案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玲;新课程改革下我国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映鹏;新课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0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0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