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职业获得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教育与职业获得研究综述
【摘要】:国外有关教育与职业获得的相关研究在借鉴不同学科成果的基础之上,经历了教育对职业获得没有显著性影响到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对职业获得有显著性影响的变迁,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关注先赋性因素与后致性因素的测量平衡,不断深入地探讨了大学学习行为对个人职业获得的具体影响。国内研究则更加关注结构性因素对教育在个人职业获得过程中的影响,这一研究理路弥补了国外研究者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相关研究的不足,但是,国内研究缺乏对大学教育本身可能对个人职业获得影响的关注。因此,未来有关中国教育与职业获得的研究应当在紧扣其结构性影响因素的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重视大学学习经历可能在个人职业获得过程中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关键词】: 教育 职业获得 影响 结构性因素 研究综述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改变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常常是借助于其帮助个人获得不同的职业地位而实现的。因而,教育与职业地位获得的研究自然就成为了教育与社会公平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关注点。对教育与职业获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社会流动的状况、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以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李路路;制度转型与阶层化机制的变迁——从“间接再生产”到“间接与直接再生产”并存[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3 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君,林聚任;职业地位取得的社会性别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李艳翎;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5 金盛华,李慧;专业人员价值取向的现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6 张新光;;论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的性质差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钟云华;应若平;;从教育公平看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张艳霞;城市非自愿离岗女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北京市个案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1期
9 梁雪姬;市场转型、社会关系与职业获得[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周学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劳动力人口就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薇;农村籍大学生教育个人成本收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白蕴芳;市场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及春对政治发展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冯天丽;专业化人力资本:转型时期配置制度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邓玮;当代中国精英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蔡翥;关系资源的占有、使用与农民的阶层分化——安徽两村实地调查[D];安徽大学;2003年
7 蔡玉敏;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仕奎;人生价值的多元考辨[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超;区域二元结构体系构建导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宜音;试析人际关系及其分类——兼与黄光国先生商榷[J];社会学研究;1995年05期
2 李路路;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J];社会学研究;1995年06期
3 刘精明;“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4 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5 刘精明;;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人力资本收益[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6 李培林;新时期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7 李路路;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的变迁——阶层相对关系模式的“双重再生产”[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师节,不得不说的话[J];今日教育;2011年09期
2 陆文;浅谈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潘敏;林志庆;;创建网站型信息技术知识库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1期
4 邓显林;;从三鹿奶粉看我们的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2期
5 ;敬告读者、作者[J];教育文汇;2010年10期
6 ;本省教育^髛D~T教养T岜郲胗譗RW教材[J];江苏教育;1956年08期
7 史达;教育要建立新的机制[J];教育导刊;1988年02期
8 黄济;关于教育功能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9 孙喜亭;关于教育功能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10 吴正风;试论教育面向市场[J];江南论坛;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吉云;;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朱倩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温晋芳;;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奠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光葳;;以德治国 教育为先[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蕾;姜乾金;何金彩;吴兰花;陈莉;陈立翰;;大学生人格类型和学习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朱东;田丽;;教育要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刘新民;;教育应当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教育扩张有助于低收入群体[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李茂;提高成绩不必“应试而教”[N];中国教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会可;共和国教育财政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邓旭;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教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冯静;网络教学中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周连;关于鄂西农村“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旭;南非《2005课程》改革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奇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谢善梅;论人类理解的本质及与教育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方梅;学校反毒品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5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6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