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后进生的谱系—影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发布时间:2017-10-09 05:30

  本文关键词:后进生的谱系—影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后进生 话语分析 教育变革 力量


【摘要】:本文运用福柯谱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学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关于“后进生”、“差生”这两个概念的出现、发展及其演变过程。进而探索自建国以来,影响我国教育变革的力量有哪些?在不同时期这些力量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它们在整个教育变革中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本文共分四章,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源自于笔者研究生阶段对于谱系学和话语分析方法的学习以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最终选取了“后进生”这一话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文章开始,首先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将其作为本文的文献综述;接下来对谱系学和话语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最后对本文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进行了分析。 本文第一章到第三章分析了“后进生”这一话语的具体演变过程。首先,它的出现是毛泽东同志的“抓两头,带中间”的策略在教育上的一个应用。“差生”是“后进生”的口语化。这两个概念在产生之初,并没有任何歧视性色彩,而是为了更好的将“后进”变为“先进”。但学校里教师歧视差生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质疑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因此,一些较优秀的教师提出用“后进生”取代“差生”这一概念,因为“后进生”有后来进步的意味,认为这可以消除差生这一概念本身对差生的歧视。但是,用“后进生”取代“差生”似乎也并没有改变对差生的歧视,一些教师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纷纷建议将“差生”、“后进生”改为“学困生”、“潜能生”、“个性生”等等,以此来消除差生歧视现象。 但是差生歧视现象仍然没有被消除,“5000万差生”以及“择差教育”等问题的出现就向教育界以及非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学校里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师,其中朱国虹老师的“零差生”理论影响巨大。至此,人们开始反思“抓两头带中间”这一策略是否正确,而“差生制造”和“标签理论”的出现使这一策略和将学生分类这一做法被彻底推翻了。 在论文的第四章,笔者对影响我国教育变革的力量进行了分析,这也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分析了影响我国教育变革进程中各力量的构成,其中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教育理论研究者、媒体从业者、政府行政部门、教育产业投资人等。并得出结论:作为教育力量变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教育理论研究者、政府部门代表着影响教育变革的三大系统:学术、政治和大众。而一项教育变革要想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必须使这三者之间沟通对话并逐渐走向融合。
【关键词】:后进生 话语分析 教育变革 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6
  • 一、研究缘起9
  • 二、文献综述:“后进生”的有关研究成果9-12
  • 四、方法论12-14
  • 五、技术路线14-15
  • 六、研究意义15-16
  • 第一章 话语的出现(50 年代末)16-20
  • 一、“后进生”“差生”概念的产生16-18
  • 二、结论:教育改革力量分析18-20
  • 第二章 话语的发展(80 年代初——90 年代末)20-25
  • 一、差生歧视现象的出现20-22
  • 二、关于“后进生”概念的演变22-23
  • 三、结论:影响教育变革的力量23-25
  • 第三章 话语的转变(21 世纪初——至今)25-30
  • 一、“5000 万差生”与“择差学校”25-27
  • 二、一些先进的教育经验27-28
  • 三、结论:影响教育变革的力量28-30
  • 第四章 影响我国教育力量变革的图谱30-34
  • 一、影响我国教育变革各力量的构成30-32
  • 二、对影响我国教育变革的各力量的对比分析32-34
  • 结语34-35
  • 引用文献35-36
  • 参考文献36-39
  • 后记3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清;葛春;;论班级“后进生”的教育——一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998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998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