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
本文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输送渠道,借助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创造力研究者罗伯特·斯滕伯格有关创造力的相关理论,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的制定、智力及知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塑造、创新环境的营造等维度,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
【基金】:江苏省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研究” 中国气象局2013年度软科学课题“气象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第56号)阶段成果
【分类号】:G643.0
【正文快照】: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唯如此,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的质变。而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需要大批能力出众、特点各异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和推动。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宁;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转换与制度环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光;方佳;张慧坚;;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力量评价及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2 门可佩;赵凯;;安徽省农业投入要素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3 刘建生;;产学研合作模式再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郑山水;;不同投资者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5 沈华;;博士培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6 陈洪捷;;北大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发展与范式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7 柯平;洪秋兰;;中澳知识资源对比研究与差距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9年01期
8 方峻;;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9 李陈;;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宿迁市和江苏省的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10 李伟舵;;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创新;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龙;刘云;樊威;;改进的二次加权法在科技实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援朝;余文俊;;关于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永乐;;美国强国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模式——兼论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卢小曼;;天津市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何薇;张超;高宏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现状思考[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尤殿武;;试论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7 李萍;;我国“新型制造业”状况的实证分析60——基于四大都市圈制造业的评价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王文亮;王丹丹;;我国R&D产业成长的投入产出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潘云文;李庆军;;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利军;王有志;李旭东;;江苏企业研发机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赛群;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经济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严晓建;江苏省沿海潮间带风电产业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张继平;从冲突走向和谐: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伟;基于DEA方法的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虹;区域企业研发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郑会;我国各地区大学科技园区创新机制与创新绩效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翠玲;和谐社会构建中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闵瑞;武汉市高新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曹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全斌;[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俊武;;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12期
2 张茂林;董泽芳;;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3 梁海霞;吴哲敏;;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4 袁文霞;朱红;李军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0期
5 李海滨;黄孙庆;;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0年04期
6 赵琴琴;汤富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8期
7 高红;;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娟;陈敏;;五位一体 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9 李侣娟;任桓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层面因素分析[J];传承;2010年12期
10 田海涛;周凯;;农林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浙江林学院为例[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炎锋;朴春君;李俊梅;;高校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李涛;王科俊;朱志伟;赵宇宁;;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倪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月;研究生教育“瓶颈”凸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武书连;研究生教育缺乏竞争力,弊端始于基础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鸣琦;研究生教育如何面对扩招机遇[N];陕西日报;2002年
4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黎江东 罗益群;武汉理工大学重奖一批研究生及导师[N];光明日报;2005年
5 周景勤;走出普通研究生教育的误区[N];中国企业报;2003年
6 ;研究生教育遭遇应试质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王斌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N];新华日报;2002年
8 记者 彭东邋李凝;北大迎来研究生教育90年[N];科技日报;2007年
9 来茂德;今天该怎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高慧斌;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N];辽宁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凤霞;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沈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践与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4 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6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小丹;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5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03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