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7:41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基地建设 模式


【摘要】: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各地区都在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就是我们国家现阶段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最为有效又行之可靠的手段。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结合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吸纳与借鉴国际与国内先进的观念和经验,是对本省研究生教育不断优化进而提高培养质量的过程。基地建设从实际出发,围绕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探索出了多样化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联合培养模式、知识产业论、成本收益理论和协同学理论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阐述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内涵。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模式)的特点、规律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评价了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暴露出了现阶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实际情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本文提出对于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应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建立起内部运行的保障体系和外部维护的支撑体系,建议扩大四方主体的合作范围和力度,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为联合培养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推动多方主体互助共建具有先进管理系统的基地平台。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联合培养 基地建设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2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12-17
  • 1.1 基本概念界定12-14
  • 1.1.1 研究生教育12
  • 1.1.2 产学研合作教育12-13
  • 1.1.3 联合培养模式13
  • 1.1.4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14
  • 1.2 理论基础14-17
  • 1.2.1 知识产业论14-15
  • 1.2.2 成本收益理论15
  • 1.2.3 协同学理论15-17
  • 第二章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证分析17-26
  • 2.1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以四所高校为例17-24
  • 2.1.1 基地基本情况18
  • 2.1.2 培养模式18-19
  • 2.1.3 运行机制19
  • 2.1.4 招生方式与培养目标19-21
  • 2.1.5 导师队伍建设机制与管理方式21-22
  • 2.1.6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情况22-24
  • 2.1.7 基地经费来源24
  • 2.2 存在的问题24-26
  •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26-33
  • 3.1 国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主要经验26-29
  • 3.1.1 国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分类26
  • 3.1.2 美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26-27
  • 3.1.3 日本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27-28
  • 3.1.4 德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28
  • 3.1.5 美日德研究生联合培养教育的启示28-29
  • 3.2 国内部分地区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经验与成就29-33
  • 3.2.1 江苏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9-30
  • 3.2.2 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0
  • 3.2.3 北京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0-31
  • 3.2.4 国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31-33
  • 第四章 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优化方案及对策33-39
  • 4.1 基地建设的内部保障33-35
  • 4.1.1 基地选择的标准33
  • 4.1.2 基地内部运行机制33-35
  • 4.1.3 基地绩效评价体系35
  • 4.2 基地外部环境的完善35-39
  • 4.2.1 高校应扩大合作主体范围,提高主体的合作动力35-36
  • 4.2.2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为联合培养提供政策制度保障36-37
  • 4.2.3 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37-38
  • 4.2.4 发展全过程合作,完善培养过程管理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表1:关于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若干问题的调查问卷43-46
  • 附表2:山东省第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46-49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道全;;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1期

2 刘军跃;黄伟九;杨晓蕊;余运胜;;研究生教育与“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耦合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陈少雄,王静一,尹柳银;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马安伟;杨国权;于彩虹;张喜梅;;日本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5期

5 石火学;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6 刘缨,胡赤弟;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7 吴秋凤;;研究生培养“基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8 杨晓玲,刘正宜;世界各国推动产学合作的经验比较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9 李正军;;大庆石油学院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6年04期

10 王全林;国外四种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辛爱芳;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2 周静珍;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探讨[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3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03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