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生“三助”制度设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6 02:12

  本文关键词: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生“三助”制度设计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三助” 制度设计 研究生教育改革


【摘要】:在回顾美国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视角,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以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实施"三助"岗位聘任管理、提升研究生职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对研究生"三助"制度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思路:在强化研究生"三助"制度经济资助功能的同时,兼顾多样化的制度设计目标,包括促进教育机会公平、补充大学人力资源、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能力等。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人事处计划调配科;清华大学人事处;
【关键词】研究生“三助” 制度设计 研究生教育改革
【基金】:清华大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编号:THXSGZ2011-ZD-04)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研究生“三助”制度的背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先是提出建立研究生兼做助教的工作制度1,然后加入研究生兼任助研、助管的方式(合称为研究生“三助”)2,旨在加强研究生实 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发挥研究生在高校教学、科研助教、助研(research a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2 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3 李海波;张桂荣;;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9期

4 李若虹;;哈佛大学文科博士培养体制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05期

5 屈书杰;培养研究生助教的教学能力:美国大学的经验[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7期

6 杜占元;;系统谋划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2013年工作重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张彦通;;建设和谐导生关系的思考——基于近年来导生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陈伟;;“编外讲师”——德国学术职业生涯的独特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杨明;;论德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筹措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5 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6 孙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黄明X&;游秀花;;推行研究生助教助管制度 提高中心教学与管理质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宣兆龙;李慧;;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李慧;宣兆龙;;研究生“讨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许家林;蔡传里;;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郝英奇;刘汉民;易余胤;;合作共赢的激励机制——对经典激励模型的思考与修正[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郭春发;;大学的多中心治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为切入点[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5 尹贻林;王W,

本文编号:1040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040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