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3:02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 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 研究生教育对一个国家科技、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直接而且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生教育是科学技术创新的源头、是培养科学接班人的活动、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很多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大力发展,这使得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稳步上升,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大学本科的大幅扩招,研究生教育也增长迅速。在这种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同时,新的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以及当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矛盾,也使得人们对研究生质量问题格外关注。伴随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并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建立起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和保障体系,使其能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在系统分析国内的有关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质量”、“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等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同时借鉴已经进行的各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实践,尝试建立起了分类别的基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还通过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国内外比较分析,探讨了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提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建构策略: 一、发挥市场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把质量约束交给市场、交给社会,用市场机制来调节高等学校的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变政府在质量体系中的职能,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中的行为模式应从严格控制转向到有效管理上来。 三、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重点从理念、人员、条件、制度等几个要素进行建设。 四、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行业组织,实行行业自律。 五、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中介性评估组织,发挥大众媒介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质量评价 质量保障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综述12-15
  • 1.2.1 国外有关研究状况12-14
  • 1.2.2 国内有关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14-15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15-16
  • 第2章 质量评价标准及研究生教育质量16-25
  • 2.1 教育质量有关概念的解析16-20
  • 2.2 研究生教育质量20-25
  • 2.2.1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界定20
  • 2.2.2 个体质量和总体质量20-22
  • 2.2.3 转型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22
  • 2.2.4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22-25
  • 第3章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25-40
  • 3.1 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外部因素25-28
  • 3.2 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内部因素28-40
  • 3.2.1 工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情况统计分析28-33
  • 3.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质量调查的分析33-40
  • 第4章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0-49
  • 4.1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整体情况40-41
  • 4.2 大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1-49
  • 4.2.1 综合类大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3-45
  • 4.2.2 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大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5
  • 4.2.3 专业类大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5-49
  • 第5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49-78
  • 5.1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有关概念49-53
  • 5.2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比较研究53-65
  • 5.2.1 英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53-59
  • 5.2.2 法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59-61
  • 5.2.3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61-65
  • 5.3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多元复合型发展趋势65-67
  • 5.4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67-72
  • 5.5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建构策略72-78
  • 结语78-79
  • 参考文献79-87
  • 致谢87-8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军;白玉兵;王华;韩春秀;;云南省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沈红菊;;人生最好的教育——《高等教育》赏析[J];青苹果;2003年Z1期

3 洪成文;;北京有高等教育的规模,还欠缺高等教育的高度[J];留学生;2010年06期

4 石碧琼;;高等教育民营化问题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5 尹建敏;;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6 范微娜;;浅谈中国社会分层下的高等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7 何军;;浅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8 佟阳;;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检测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9 谢遐龄;;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我见[J];群言;2011年08期

10 杨卓;;高校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阳;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何力;秦和:为学生提供最负责的高等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吴晶 赵超 郭曼桐;高等教育“21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N];农民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志华;30年高等教育硕果压枝[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张明平 姜木金;高校应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N];镇江日报;2008年

6 万圣兴;切实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N];光华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欣然;本市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N];天津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李鹏翔;高等教育也“应试”,期末“突击”就过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本报记者 徐敏;高等教育:扩容后更应协调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张正瑞;高等教育应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6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26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