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源差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MPAcc为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源差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MPAcc为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专业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 生源结构 差异化策略
【摘要】:课程设置是在事前控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满20年,当前正是结合各种变化、全面反思课程设置的较佳时间点。本文以MPAcc为例,立足生源结构分析,结合国内外课程设置现状,系统地提出差异化的课程设置思路。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G643.2
【正文快照】: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始于1991年。到2011年,专业硕士学位已达39种,专业博士学位有5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有509个,其中专业硕士学位点2679个,专业博士学位点66个,累计招收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100多万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应届本科毕业生也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晴雪;全日制法律硕士教育实践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耦合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柯雪娟;基于感知调查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星;;美国高等教育院校认证的现状与启示[J];评价与管理;2009年02期
2 王冀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刘建秀;汤富强;郑民欣;宁向可;;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刘海峰,谢作栩;我国普通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变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6 眭依凡;;关于大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7 张林英;高群;许蔚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9年12期
8 朱威同;杨厚俊;范延滨;;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年09期
9 徐悦;宋涛;;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略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黄汉升;;新中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汉成;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吴爱武;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指标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里曼曼;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涂俊才;我国高等学校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5 路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陈冲;校企联盟:我国产学合作组织的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张琛;法国大学校的传统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操太圣;雷万鹏;;从封闭走向开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2 江河;;关于在我院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思考[J];新美术;2005年04期
3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4期
4 邓志英;李阿利;;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5 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6 邓光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政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1期
7 鞠学红;管英俊;张金宝;孙嘉斌;朱红;王雪净;杜红梅;;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培养的实践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04期
8 段丹;;研究生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分类培养模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周涛;王晖;叶红齐;钟宏;满瑞林;;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1期
10 张建功;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产学耦合的机理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谢静超;刁彦华;樊洪明;;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张世勇;杨衍超;刘建峰;;关于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卞祖武;赖肖冰;邱伟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小学科学教师——江西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广州;;MTI教育中汉语教学的针对性[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魏壮伟;;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万长江;;重视差异 培养个性 鼓励创造[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炳俊 本报通讯员 张威;郑州大学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N];河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胜波 通讯员 孔晓明 贺静;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遇冷[N];南方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守帅;我省2所高校获准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N];四川日报;2010年
4 记者 靳晓燕;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年超30%[N];光明日报;2011年
5 吴友苗;首届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成立[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6 记者 丰捷 李玉兰;今年将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N];光明日报;2009年
7 阳秋;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高校课程设置应建立灵活机制[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矣勇;我省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力度[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唐景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铺开[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加惠;高等教育学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张薇;苏格兰大学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唐亚阳;中国书院德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志群;美国社区学院课程变革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3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荣;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邢淑芬;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柳翠;教育学硕士生课程设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时高;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司庆燕;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锐;中美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建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3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7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