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构建与思考
本文关键词: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构建与思考
【摘要】:基于激励理论,分析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要素及成效因素,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构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的做法和成效,并对博士生培养单位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提出了建议。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直博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编号:yjjg2010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反映,而创新能力绝大部分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及其产出的学术成果中得到体现。为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构建有效的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冬海;袁晓杰;;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1期
2 叶善文;;构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生激励机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友;;制度化与人性化: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新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鲁大立;试论我国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控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王七萍;;浅谈弗罗姆期望理论对知识员工管理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余兴友;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陈晓川;;试议白起之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红梅;苏庆永;;大学生知识转化及应用调查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高炎琼;;试论制度下的情感管理[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8 高志杰;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9 赵光辉;卢慧聪;;激励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10 李融,杨剑;图书馆转型时期冲突管理探讨[J];图书与情报;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庭谊;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梁秋鸿;精益生产方式组织文化要素及其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馨遥;健康网站信息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李家伟;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行为及社会特征的中医健康心理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衍建;哈轨道装备公司班组管理案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姚颖;中部地区基层公务员职业价值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范思颖;县级政务大厅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与提高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湘琼;地方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秀娟;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与转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赵全民;ZT公司知识型员工薪酬体系优化方案[D];兰州大学;2010年
8 金军;基于学历压力的高校教师学习动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曹成敏;事业单位外聘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飞鸣;管理学视野下的职校“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春;吴永明;丁毅强;;关于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牟在根;张举兵;李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机制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郭正祥;研究生教育之激励机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Z1期
4 祁婧;;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5 倪九派;张远英;魏朝富;;农科研究生培养激励和创新制度建设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0期
6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7 薛林群,门相国;深化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8 周国琼;当代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与作用刍议[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冰红;关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激励和监督机制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曹健,芮国强 ,曹光龙;关于建构研究生教育全面激励机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王晓薇;我国高等学校激励型薪酬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巴连良;高校科研创新激励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娟;;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谈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3期
2 高炳学;姜可;;高校课堂教学中激励方法的探讨[J];经济师;2011年08期
3 胡伟武;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点滴[J];中国研究生;2003年02期
4 孙波;杨欣虎;纪玉超;;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5 许为民,,钟建毅;博士生助教制度: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年02期
6 刘翰智,周万成,蒋春晓,扬果翔;重点学科建设与博士生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J];医学教育;1994年04期
7 刘元亮;培养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8 杨冬晓,冉立新,叶险峰,周效东,徐茂林,陈抗生;博士生兼助教: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9 王力虎,袁竹书;中美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之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3期
10 杨德才;求知求实 多元整合——南京地区高校博士生调查[J];青年研究;199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孔云霞;;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斌;;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4 陈永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5 李震;;地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创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胡瑞祥;梁宏;梁福沛;蒋毅民;;本科生论文实验与创新能力培养[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庆发;;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社会因素分析[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8 李明;李炎锋;王玲;汪海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刘燕平;黄岑汉;;中医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范春霞;;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黑龙江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学;博士生求职难在哪?[N];市场报;2003年
2 赵秋丽 崔源;博士生为何难就业?[N];安徽经济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崔源;博士生为何难就业[N];光明日报;2004年
4 支勇平;西北农林科大严把博士生毕业关[N];光明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支勇平 记者 杨永林;西北农大半数博士生被延期毕业[N];光明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艳 实习生 王子璇;李锦斌会见北京大学博士生赴陕服务团[N];陕西日报;2011年
7 尹晓铄;浙江省科协开展博士生基层科技服务[N];大众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何京玉;首届博士生论坛关注IT两大热点[N];计算机世界;2003年
9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张全友;9位“牛”导师带一个博士生[N];湖北日报;2011年
10 首席记青 周海霞;4名博士生为企业建专业实验室[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鹏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洪涛;基于信誉的对等网资源拍卖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建华;港口群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与权益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丁菊红;中国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D];复旦大学;2008年
8 毛刚;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杨文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天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军战时激励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乔晓华;委托代理制下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鲁征;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郝晓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饶丽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李红梅;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苏楠;论我国社区警察职业生涯发展与激励机制[D];东北大学;2005年
8 刘一;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问题及激励机制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9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成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4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17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