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研究概述
本文关键词: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研究概述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用专业社会化的理论对博士生教育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关于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研究的共识主要有: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一个身份认知、角色获得和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不同的互动阶段,这些阶段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和承诺,每一个阶段都受到了内外部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生的个人背景、学科文化、学院和学校的组织文化对博士生的专业社会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的个体差异、学科差异和机构差异等多元化的形态。认为博士生专业社会化理论对我国博士生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研究概况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是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通常将社会化定义为“人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倾向,使之成为社会较为合格的成员的过程”[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化又被定义为“人类‘接受’周围环境的文化或亚文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谢维和;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康丽颖;;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困惑与挑战——关于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三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夏悦怡;;高职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才智;2009年28期
5 黄英;刘云艳;;关于幼儿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6 蒲永明;;近十年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9期
7 路鹏;;探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8 林宇;;教学符号暴力与农民工子女认知内驱力——从家庭文化资本的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1期
9 袁飞;;教育发展视野下灾后教育重建的阶段性评价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周旭;黄晓晖;管德明;朱莉君;;乡镇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关系研究[J];成人教育;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俊;黄琴;李建忠;刘松年;;学术生态初探[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刚成;乔刚;;西部农村“顶岗置换”教育实习探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玉容;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理论与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8 赵欢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3 许鹏;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班级文化创建[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霞;基于课堂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牛菁;校外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施媛媛;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与对策[D];江南大学;2010年
9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永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东伟;博士生教育创新:谁之责?——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2期
2 饶們子;博士生教育与文本阅读的历史性问题[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梁桂芝;比较与借鉴——中国与国外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J];科技.人才.市场;1994年Z1期
4 冯帮;;美、英、日博士生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比较[J];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5 朱宁洁;;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欧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6 陈欣欣,林功实,,白永毅;美国著名大学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1期
7 石长地;把好博士生培养的四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杨巍然;创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9 张英丽;;美国博士生教育与学术职业相关研究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1期
10 朱皑强;;努力办好博士生教育 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J];江苏高教;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陈莉;;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简介[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王薇薇;;国外硕士类型研究对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5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王元丰;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8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 李江涛;清华新政,将“博导”头衔打回“原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杨频萍 本报实习生 王长伟;取消博导评聘,要鼓掌也要谨慎[N];新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玉;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包水梅;我国高校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庆东;中国学位授权体系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晓磊;博士生超期毕业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秀丽;博士生学术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2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3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