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8-03-20 17:43

  本文选题:电子与通信工程 切入点:非全日制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S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现状,基于多年的培养实践与探索经验,就如何加强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进行简要论述,同时介绍本专业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和效果,并分析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关注本专业的建设,这对拓宽本专业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空间、规范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cruiting and cultivating part-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many years' train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experienc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engineering master in the field of this major,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pecialty, so as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pecial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engineering master's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standardize the training work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7210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750)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00900) 河北工业大学2011重点项目
【分类号】:TN0-4;TN913-4;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树荣;王钊;;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04期

2 赵军;唐祖爱;;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3 刘华奇;刘浩然;周益兰;;关于工程硕士招生与办学思路的分析与思考[J];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4 郭宝增;刘鑫;王芳;;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17期

5 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9期

6 虞翔;钱增瑾;;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洁;贾强;李彩芳;张建英;;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2 王应密;朱敏;陈小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3 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年03期

4 吴斌;张乐乐;;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5 李成峰;;工程硕士生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年04期

6 邓艳;;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质量保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4期

7 王甲山;张进宇;王赵亮;;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1期

8 王桂荣;赵敏;;管理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年03期

9 王宝民;;建筑材料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6期

10 宁更新;李尧辉;聂文斐;凌丽娟;;基于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5+3”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台晓鑫;基于CIPP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耦合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援;工程硕士的招生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黄明福;陈玲;;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分析、思考与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黄秋萍;;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4 上官剑;彭建平;;中美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之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5 夏天娟;杜朝辉;吴世华;谢咏絮;;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滕居特;;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6期

7 黄声琴;马桂敏;;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高等教育;2009年05期

8 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年04期

9 董丽敏;张思东;;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保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10 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环伟;严把“四关”确保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21期

2 张会杰,聂钢 ,朱继洲;利用网络教学 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4期

3 ;不定时工作制≠非全日制用工[J];当代工人;2009年18期

4 柴振荣;爱尔兰非全日制员工的保护[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5期

5 常玲,王收阁;工程硕士培养及远程教学管理初探[J];科技.人才.市场;1999年02期

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简介[J];项目管理技术;2008年S1期

7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J];黑龙江水专学报;2010年02期

8 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2期

9 马桂敏,廖文武;尽快建立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运作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07期

10 毛爱龙,蒋明青,王晓艳;面向工程硕士培养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研究[J];中国研究生;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颖萍;;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法律适用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刘忠宝;蔡开颖;王庆华;马国远;;动力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的研究及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王建荣;毕晓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刘忠宝;马国远;姜明健;;提高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综合措施[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8 吴太山;朱军;;地矿类工程硕士教育的十年回顾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10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非全日制用工须符合规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2 记者 蒋悦飞 通讯员 穗劳宣;广州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7.5元/小时[N];广州日报;2007年

3 张喜亮邋任连国;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也有诸多权利[N];工人日报;2008年

4 吴志雄;破除“学历歧视”的意义[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陈德明;林某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N];闽南日报;2008年

6 王宇红 记者 董云平;计时工小时工资不得低于4.3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张祥;广东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公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冯勋;安康“钟点工”工资有了底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芳滨;我市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N];青岛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卢文洁;广东3所高校试点网络高等学历招生[N];广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颖;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2 王旭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刘芳;试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4 高媛;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明;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曼菁;基于学生满意度评价的工程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春燕;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霍妍;非全日制用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卫根;论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张紫杭;中美工程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640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640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