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渔——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景观学理论》LAT教学模式
本文选题:风景园林 + 教学改革 ; 参考:《中国园林》2017年04期
【摘要】:基于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研究生必修课程《景观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展开讨论,反思内容灌输型教学属于典型"授人以鱼"的方式,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需要适时地向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授人以渔"的方式进行全面转型,包括教学目标界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调整及教学成果考查4个方面。提出《景观学理论》LAT新模式,确定了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作为理论核心,建立"概述-三大理论版块-总结"的总体构架,对三大理论版块中就"三元论"中的三元——形态审美、环境生态、社会游憩进行梳理,形成理论批判为主线的讲座串联(lecture)、实践反思为特征的案例分析(analysis of case)以及互动启发为手段的研讨教学(tutorial),即LAT的全新教学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Theory",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landscape science department of Tongji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content indoctrination teaching is a typical way of "teaching people with fish", and in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ag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to "teaching people by fishing" with the core of critical thinking,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eaching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model of "Landscape Theory" LAT, determines Professor Liu Binyi's "Ternary Theory" a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and establish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Summary-three theoretical plates-Summary". Combing the three theoretical sections on the ternary aesthetic,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social recreation in the "ternary theory", It forms a series of lectures with theoretical criticism as the main line, case analysis of case analysis with practice reflection a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with interactive inspiration as the means, that is,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LA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委;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面向国际立足同济的风景园林研究生生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号2017CXXM22) 同济大学2016年单独备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项目“面向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的规划、建筑、景观专业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体系建设”共同资助
【分类号】:G643;TU98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启焰,朱喜刚,徐建平,李晖;景观学与景观专业教育的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2 王利;;景观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筑设计管理;2006年03期
3 谭瑛;;景观学学科体系的构成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0年07期
4 尹丽;;关于景观学专业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5 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风景园林;2005年02期
6 杨主泉;伍进;;高校景观学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0期
7 赵珂;张佳平;;景观学学科发展综述[J];河南科技;2009年10期
8 丁金华;吴芸;;工科院校景观学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05期
9 周武忠;;景观学:“3A”的哲学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冀凤全;赵茸;;工程背景下景观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思考[J];山西建筑;2012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滨谊;;培养面向未来发展的中国景观学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景观学专业教育引论[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晖;董芦笛;;注重传统山水美学 体现生态理念的实体空间规划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教学探索[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晖;;景观学地域性的研究实践与专业教育的融合[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樊亚妮;刘晖;宋功明;吕琳;;融合与创新——景观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创新与实践[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樊亚妮;宋功明;杨光p,
本文编号:1799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179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