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Abstract]:Among the branches of philosophy, social philosophy is a controversial field. Since the 1980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domestic philosophy circles, and has made some valuable achievements, but it still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depth.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is subject. What should be done now is to integrate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守昌;社会哲学导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艾福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陈晏清,,阎孟伟;社会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J];南开学报;1996年06期
4 涂可国;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般社会哲学理论——兼与王复三、陈锡林先生商榷[J];理论学刊;1995年03期
5 ;近年来社会哲学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6年04期
6 陈晏清,王南愎,李淑梅,阎孟伟,杨桂华;社会哲学的观念——关于社会哲学的对话[J];哲学动态;199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许斌;试论新体育课程的交往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刘子建;变革时期的体育组织行为与运动员心理架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5 余玲芝;王时来;;高校德育对话理论初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2期
6 宋志强;;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哲学如何可能——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J];沧桑;2008年03期
7 和学新;主体性教学:内涵与特征[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雷呈勇;孙泽文;;互动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9 王杰;;哲学释义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释义[J];中国德育;2009年04期
10 江国华;宪法哲学导论[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友;北京奥运会社会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袁建辉;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伦理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陈鹏飞;社会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炎莲;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及网络工具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伊新国;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4 余丛;对话理论背景下的中学师生关系建构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艳;研究生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丽霞;初中课堂师生关系的知识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玉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徐鹏;当代学校主体间性德育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雅帅;论思想政治教育草根化的价值彰显和路径选择[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姚炎昕;教育即交往[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涂可国;发展社会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方向[J];东岳论丛;1995年03期
2 王守昌;社会哲学导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3 刘蔚华;;谈社会哲学的对象、体系和任务[J];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4 欧阳斌,杨焕章;简论社会哲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5 王玉波;;社会哲学设想[J];哲学动态;1987年01期
6 景天魁;;社会哲学研究设想讨论纪要[J];哲学动态;1989年04期
7 陈晏清,王南愎,李淑梅,阎孟伟,杨桂华;社会哲学的观念——关于社会哲学的对话[J];哲学动态;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进富;“社会哲学研究学术交流会”纪要[J];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2 艾福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高清海,徐长福;从学科与学说的关系看社会哲学──评陈晏清主编“社会哲学研究丛书”[J];哲学研究;1998年12期
4 陈晏清;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5 白刚;;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简评涂可国的《社会哲学》[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5期
6 朱鲁子;“社会哲学研究”学术交流会综述[J];哲学研究;2000年02期
7 陈晏清;社会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理论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8 刘蔚华;;谈社会哲学的对象、体系和任务[J];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9 黄仕军;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哲学——读周向军等著《壮丽的日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陈晏清,王南■;社会哲学的视野与意义──关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娅;王多吉;;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毅强;;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A];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省;;思维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前提[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4 周一平;;瞿秋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浅显简明特色[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5 邢贲思;;重读《平凡的真理》[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6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孔建英;;关于建构当代艺术心理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8 黄楠森;;钱学森与辩证唯物主义[A];钱学森科学贡献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侯涤;朱净之;;瞿秋白与唯物辩证的宇宙观[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庆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进展与当代形态——基于马克思所开辟的哲学道路[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南■;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研究评述[N];光明日报;2002年
2 彭冰冰 黄刚;改革开放30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3 高远;阐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0年
4 李庆喜;胡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贡献[N];学习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静;境界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肖雨枫;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问题的最新回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黄楠森;关于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0年
8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汪信砚;这种观点曲解了学术与现实的关系[N];北京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何民捷;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黄g
本文编号:2158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158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