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8:01

  本文关键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研究生既是现实科研工作的参加者,又是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教育,应当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并将其融入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质量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和知识创新的主体,更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研究生教育必须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但大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将在前人对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影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的角度,找寻我国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不足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高校培养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解说本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研究生创新、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范畴及所涉及的内容;第三章,以前人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影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第四章,根据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高校培养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培养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2
  • (一) 问题的提出7-8
  • (二) 相关研究综述8-10
  • 1. 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研究8
  • 2. 关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8-10
  • (三) 研究目的和思路10-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1. 文献索引法11
  • 2. 调查法11-12
  •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培养范畴12-20
  • (一) 创新与研究生创新的内涵12-13
  • (二) 创新能力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13-16
  • (三)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范畴16-18
  • 1.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范畴16-17
  • 2. 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结构17-18
  • (四)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结构要素18-20
  • 三、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20-36
  • (一)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不足20-26
  • (二) 影响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26-36
  • 1. 学校层面:教育创新不到位27-31
  • 2. 导师层面:指导不充分31-33
  • 3. 学生层面:学习、科研不投入33-34
  • 4. 社会层面:创新氛围不浓34-36
  • 四、我国高校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探讨36-46
  • (一)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36-43
  • 1.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36
  • 2. 改革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36-40
  • 3. 营造创新环境40-43
  • (二) 导师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43-44
  • (三) 研究生自我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0-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鑫;;我是一个“研究生”[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11年02期

2 ;调查:高校为什么抢生源[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1年09期

3 孙小语;;影响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及就业途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王玲娟;李璇;;对外汉语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孙志明;;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链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6 张志新;杨晓春;周锐;;硕士生就业困难倒逼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7 刘昕璐;李晓清;;大四“保研猪”选上研究生课[J];校园歌声;2011年07期

8 ;高校为何非第一志愿不招[J];基础教育;2007年05期

9 尹志军;崔烨;陈立文;潘家平;;河北省省属骨干大学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10 李扬;;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平;黄岑汉;;中医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启才;;研究型教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秦怡;;关于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高校论文一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宁;王吉;;关于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刘明达;;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培雅;;加强源头治理 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丹梅;王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10 李九丽;;以高校廉政文化推动和谐校园建设[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裘立华;8所高校定向为西藏培养硕士研究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记者  吴涛 一言;我省高校研究生收费政策暂不变[N];扬州日报;2006年

3 杨文生 孙春妹 林以勤;滕振国:从农民到师大研究生[N];常州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邱瑞贤 实习生 黄嵩;两年制硕士初现“速成”之痛[N];广州日报;2006年

5 本报综讯部;研究生,考还是不考[N];就业时报;2007年

6 罗建云;高学历者为何找不到工作?[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7 徐中华 通讯员  季文豪;376名硕士争聘12个岗位[N];烟台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杨代金;高校的CPA培养之路[N];财会信报;2005年

10 ;高校存储渐成热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君;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樊明成;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杨红霞;营利性高等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邓达;知识论域下的高校德育课程[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咏梅;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树英;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叶菲;湖北省高校贫困研究生资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江霞;山西省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罗吉平;粤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5 朱燕;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樱桃;重庆市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泽娟;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雪惠;论生涯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步德胜;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8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