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21-01-31 12:36
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进入新一阶段,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新的使命和价值追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分析"人工智能+新工科"的创新培养模式内涵出发,分析在工程类学科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文章来源】:福建电脑. 2020,36(1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新工科建设
2.1 新工科建设的主要内涵
2.2 结合人工智能的新工科
3 实验的路径和模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差异对医学院校的启示[J]. 宋松.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人工智能对新工科人才教育的影响研究[J]. 刘明.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01)
[3]“人工智能+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 严琳. 智库时代. 2018(40)
[4]融合创新范式下“中国制造2025”人才模型和课程规划[J]. 李良军,金鑫,朱正伟,李茂国.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5]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重大转向[J]. 陈劲,吕文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6)
[6]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和要素研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许涛,严骊.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4)
[7]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 储德平,杨曌,张秦.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1)
[8]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专业课程变革[J]. 张琼.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3)
[9]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 李拓宇,李飞,陆国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6)
[10]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李研,高婷婷.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3)
本文编号:3010883
【文章来源】:福建电脑. 2020,36(1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新工科建设
2.1 新工科建设的主要内涵
2.2 结合人工智能的新工科
3 实验的路径和模式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差异对医学院校的启示[J]. 宋松.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人工智能对新工科人才教育的影响研究[J]. 刘明.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9(01)
[3]“人工智能+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 严琳. 智库时代. 2018(40)
[4]融合创新范式下“中国制造2025”人才模型和课程规划[J]. 李良军,金鑫,朱正伟,李茂国.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5]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重大转向[J]. 陈劲,吕文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6)
[6]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和要素研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 许涛,严骊. 远程教育杂志. 2017(04)
[7]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J]. 储德平,杨曌,张秦. 中国成人教育. 2017(01)
[8]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大学专业课程变革[J]. 张琼.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3)
[9]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 李拓宇,李飞,陆国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6)
[10]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李研,高婷婷. 现代教育管理. 2015(03)
本文编号:3010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01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