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国际访学交流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3 16:24
分析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国际访学交流的现状,提出了具有完备制度体系的国际访学交流培养模式,包括国内能力培养、学生选拔机制、国外学业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显著提升学术型硕士的科研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学术型硕士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2019,(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现状
二、国际访学交流培养模式
(一)学生选拔机制
(二)国内能力培养
(三)国外学业监督管理
(四)考核评价机制
三、实施成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启示[J]. 杨波.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8)
[2]以SCI论文为导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 孙敏,冯涛. 农产品加工. 2017(14)
[3]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 阎凤桥,李欣,杨钋,范皑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4)
[4]面向应用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J]. 裴明涛. 计算机教育. 2017(02)
[5]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J]. 许晶. 高教学刊. 2016(10)
[6]短期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初旭新,李娟,宗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 (02)
[7]基于多平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叶方,李一兵,张琳,穆琳琳. 高教学刊. 2015(18)
[8]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夏继刚,付世建,曹振东,曾令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5)
[9]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 梁传杰,毕姗姗.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01)
[10]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 尹艳冰,李伟坤.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4(03)
博士论文
[1]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 查远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47879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教育. 2019,(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与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现状
二、国际访学交流培养模式
(一)学生选拔机制
(二)国内能力培养
(三)国外学业监督管理
(四)考核评价机制
三、实施成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启示[J]. 杨波.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8)
[2]以SCI论文为导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 孙敏,冯涛. 农产品加工. 2017(14)
[3]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J]. 阎凤桥,李欣,杨钋,范皑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4)
[4]面向应用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J]. 裴明涛. 计算机教育. 2017(02)
[5]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J]. 许晶. 高教学刊. 2016(10)
[6]短期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初旭新,李娟,宗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 (02)
[7]基于多平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叶方,李一兵,张琳,穆琳琳. 高教学刊. 2015(18)
[8]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夏继刚,付世建,曹振东,曾令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5)
[9]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 梁传杰,毕姗姗.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01)
[10]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 尹艳冰,李伟坤.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4(03)
博士论文
[1]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 查远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47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04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