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04-20 10:21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其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一环。东北师范大学为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开展了系列工作,提出了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主要思路和举措。通过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不断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 实践能力 培养体系
【基金】:2013年度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QN04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提高实践能力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构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东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开展了以实践性课程建设等为基本内容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2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1期

3 何善亮;;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调查研究——以J省N大学2007年入学部分教育硕士研究生为例[J];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4 段作章;;“四习一体”: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07期

5 章小莉;张克君;刘歆;孙新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行业实习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年01期

6 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1期

7 栾锦红;梁红蕾;李作章;;英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4期

8 马爱民;;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新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推行“论文包”学位论文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玲君;姚海根;;新建数字印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出版与印刷;2009年01期

2 李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3 李欣;宋立军;庄树范;;关于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若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郭鹏;;浅谈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5 汪元榜;;构建和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汪元榜;;安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其改革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徐畅;;目标导向的实践教学在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8 王金凤;赵玉梅;刘峰;;焊接技术综合实践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9 庞科旺;马继先;余慧卿;黄巧亮;;电机拖动及PLC控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周美兰;戈宝军;李文娟;;“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光子;李晋宏;苏志同;;数字媒体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戈宝军;周美兰;孟大伟;梁艳萍;张晓虹;;发挥专业优势 量体裁衣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急需人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订制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试点[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周美兰;孟大伟;戈宝军;李忠华;张晓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美兰;戈宝军;李文娟;;“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玉芳;生命哲学视阈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嵇静婵;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青爽;华中科技大学工科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傅蕾;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诊断与提升[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童玉琴;高职院校“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娇;2001-2011年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历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7 孙敬文;国内外海洋管理人才培养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刘瑶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硕士在线培养项目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毕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必修课实践性教学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0年05期

2 王旭初;罗均;;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07期

3 饶燕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调查[J];大学(学术版);2009年11期

4 周钧;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美国两种教师教育观之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黄纪军;柴舜连;刘继斌;李盾;李贵林;;电子信息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年01期

7 林海涛;唐忠锋;凌新龙;;依托地方行业优势,改革纺织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式[J];广西轻工业;2009年09期

8 江玲;石宜君;;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人文取向——基于理解教育研究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10 康妮;王钰;沈岩;刘惠琴;;以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总结[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淑清;;高职创新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年18期

2 董海军;朱思齐;;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1期

3 邢文祥;;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06期

4 刘静;;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5 易飚;胡清;张国良;;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倪邦文;;构建大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2年19期

7 杨克敌;刘烈刚;邬堂春;陈国元;张钧岳;;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3期

8 王秀梅;杨红霞;米增强;安连锁;;加强课内外统合 建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11期

9 杨波;祝湘陵;;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年04期

10 唐昆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昌幸;于晓飞;王汉江;;提高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淳县法院院长 史兆祥;实现和谐司法需提高的四个能力[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程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走出特色办学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记者  杨熙明;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N];湖南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斌;农林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海新;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3 徐莹;我国高校财务核心能力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4 盛丹;基于素质测评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18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