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主要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144所高校“申请-考核”制政策文本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7 08:02
  选取我国144所高校1 330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文本,研究发现同名异形是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申请资格的制度性歧视现象较为普遍;选拔标尺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但考核标准模糊不清;导师和招生委员会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程度低,申诉和复议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对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进行反思:警惕"马太效应",维护教育机会起点公平;谨防"权力寻租",完善配套监督机制;预防社会信任危机,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同名异形: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
    (一)形式趋同:强政策约束下的行动选择
        1.
        2. 由模仿性机制造成的制度同形。
        3. 由规范性机制造成的同形主要源于场域内专业化程度。
    (二)实质求异:弱政策约束下的行动选择
        1. 各培养单位对“申请-考核”制内涵界定不一。
        2. 各高校对“申请-考核”制实施过程中赋予导师权力不一。
        3.“申请-考核”制的录取标准不一。
三、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申请资格的制度性歧视现象较为普遍
    (二)选拔标尺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但评分方式(考核标准)模糊不清
    (三)导师和招生委员会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
    (四)信息公开程度低,申诉和复议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完善路径
    (一)警惕“马太效应”,维护教育机会起点公平
    (二)谨防“权力寻租”,完善配套监督机制
    (三)预防社会信任危机,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灵活性与可靠性的统一:美国博士生招生经验——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J]. 谢金丹,顾建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5)
[2]高水平大学博士生招生的多重制度逻辑——基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J]. 张熙,郭二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2)
[3]“双一流”高校博士生“申请—考核制”制度设计与实践特征[J]. 胡春艳,周付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0(01)
[4]竞争异化:精英淘汰机制中的隐形不平等——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探析[J]. 汪栅.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4)
[5]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扩散的制度分析[J]. 周文辉,贺随波.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1)
[6]博士生教育质量IPOD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基于六所高校1107名毕业博士的数据[J]. 罗英姿,刘泽文,陈小满,顾剑秀.  教育科学. 2018(03)
[7]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制度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基于2017年6所“985高校”博士生招生简章的分析[J]. 刘阳,林荣日.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02)
[8]教育学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的困境与出路——基于“211工程”高校的文本分析[J]. 段斌斌.  中国高教研究. 2017(10)
[9]博士招生“申请制”:动因、价值及改进——供给侧改革视角[J]. 时广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5)
[10]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改革探析——基于X大学的调查[J]. 郑若玲,刘梦青.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2)



本文编号:3216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16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