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化·开放化·个性化·多元化·媒介化——建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全媒体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1-06-18 11:58
  随着新媒体的全球崛起,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与广泛影响力,新闻的生产和传播逐渐转向全媒体化,这对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诉求。细枝末节的调整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传媒实战要求,新闻传播学教育必须注入适应媒介融合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要凸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彰显职业导向、技能为本、应用优先的培养思路,必须结合媒介技术发展和媒介内容生产变迁的实际,确立全媒体的培养方向。这需要五个维度的探索:变分类为融合,打造"全时化"教学体系;变封闭为开放,强化"传媒现场"实训;变集体为个体,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变单一为多元,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变传统为现代,拓展"媒介化"教育教学资源。 

【文章来源】:新闻与写作.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全媒体培养模式:国际前沿与国内现状
二、全媒体培养模式的“五化”面向
    (一)变分类为融合,打造“全时化”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内容,融入鲜活前沿知识
        2.打破分裂格局,强化“全景化”媒体生产观念
        3.融合多种资源,打造“五位一体”的课程模块
    (二)变封闭为开放,强化“传媒现场”实训
        1.强化“强实践性”的培养理念
        2.搭建“三级化”实践平台
    (三)变集体为个体,探索“个性化”培养路径
        1.建设专任导师和导师组联动指导制度
        2.探索“学徒式”培养机制
    (四)变单一为多元,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
        1.建构兼职教师团队
        2.拓展媒体工作人员回炉培养资源
    (五)变传统为现代,拓展“媒介化”教育教学资源
        1.建设全媒体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专业图书馆”
        2.建设全媒体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移动图书馆”
        3.建设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媒体·全媒体·融媒体——媒体融合相关概念变迁与实践演进[J]. 李玮.  新闻与写作. 2017(06)
[2]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 李玉强,韩亚楠.  滁州学院学报. 2017(01)
[3]职业标准与通识素养的价值平衡——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 李荣.  教育研究. 2016(05)
[4]媒介融合背景下中美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模式比较[J]. 高晓瑜,孙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5(08)
[5]对美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为例[J]. 魏彦.  新闻世界. 2014(10)
[6]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反思与变革[J]. 李明德,刘婵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07)
[7]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应然与实然[J]. 钱甜甜,张巍,吴卓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3)
[8]论产学研一体化视角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人才培养[J]. 陈笑春.  新闻研究导刊. 2014(05)
[9]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实践双向考评机制研究[J]. 李春雷,曾娅洁.  新闻界. 2014(10)
[10]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模式[J]. 董天策.  新闻与写作. 2014(04)



本文编号:3236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36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