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航运背景下航海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1-06-20 14:23
  针对迅猛发展的智能航运对航海类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形势,分析航海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航海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课程、实践和能力三方面构建智能航运发展需求下的航海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 

【文章来源】:航海教育研究. 2020,37(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智能航运背景下航海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航海类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平台

科研项目,培养模式


实践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创新应用的关键,是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桥梁。航海类专业研究生的实践应以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开发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科研项目载体作用,通过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构建以“科研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航海类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该体系中,专业实践主要通过科研项目认识学习、项目调研等步骤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技能,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实践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策划和筹备,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与使用、综合分析与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创新实践主要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培养学生的试验统筹设计、集成训练及综合创新能力;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是对以上过程的理论应用和提炼总结。

课程,递进式,体系,研究生


中层“强应用”。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根据其能力及知识,同时结合智能航运的要素,优化学科交叉课程,补充专业欠缺知识,完善前沿应用课程。拓宽加深本科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重视学科交叉课程的设置,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高层“重目标”。针对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以5个智能航运要素为目标,5个要素之间既独立又交叉,形成“自修为主,选修为辅”的课程格局,形成在课时有限条件下针对性强、动态灵活的课程体系。注重研究方法及应用类型课程的设置,增加前沿课程的设计,考虑硕博研究生课程的衔接,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和自主学习前沿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智能技术的“新工科”研究生学习环境设计研究[J]. 逯行,沈阳.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5)
[2]面向智能航运的应用型航海类人才培养[J]. 马建文,李光正,王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19(03)
[3]新时期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J]. 王李娟,张桂民.  教育现代化. 2019(67)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课程为例[J]. 赵红,王宁,郭晨,郑忠玖.  航海教育研究. 2019(02)
[5]“一带一路”倡议下航海类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 张强,张美娟,刘洋.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6]集美大学航海类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思考[J]. 高海英,戴乐阳.  航海教育研究. 2016(03)
[7]结合航海科技 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J]. 任鹃,王晓娟,陈克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0)
[8]航海类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与建议[J]. 章文俊,王洪贵.  航海教育研究. 2015(04)
[9]船舶与海洋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J]. 杨国华.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4)
[10]航海院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探讨[J]. 代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本文编号:3239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39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