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工程专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30 20:38
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化学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双一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学位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完善、师资队伍不能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课程体系偏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提出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基地推广、导师团队建设、评价监督机制建立、宣传力度加大等方面,对新形势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为更好地贯彻"双一流"建设方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07)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历年来,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对接,目前已与20余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等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当前,在不断强化“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努力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同时,社会经济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及进步对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期待。但是,目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应积极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见图2)。2017年,山东省政府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正式成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山东省科学院十余个研究所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发挥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多、企业合作多等优势,与高校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外部机构实现共赢,实现与高校和企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化工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要积极对接高校,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发展,与高校建立长远合作机制,最终形成“教师+企业+学生”的“一体化”模式。化工企业应支持高校教师和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为企业生产环节技术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或专业咨询;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只想通过合作获得企业的资金、资源等好处,自己却不愿做更多”的错误理念,与企业协同合作,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创新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化工行业与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对接,通过项目合作、课题共享、共同培养等模式,在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双导师制”是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的新型培养模式,意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由高校导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研究员共同承担,最终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践的协同互补,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建设途径如图3所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为进入全国“双一流”高校行列,对论文数量、专利授权等指标要求很高,相应科研奖励提高,这样就出现了高校教师热衷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忽略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并未执行“双导师制”,化工专业学位指导教师仅为校内导师,其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完全相同,毕业要求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完全一致。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团队的科研环境和人员组成,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担任主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落实团队成员责任等工作;由校外企业或科研院所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校外副导师。自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同培养初见成效。校外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实践平台,这一举措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学生带来的知识面及专业领域狭窄的缺陷。近几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积极引进高水平博士,年轻导师的加入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科导师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满意度分析[J]. 金哲洙,朴永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 邢梦喜,于庆东. 教育现代化. 2019(65)
[3]“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南京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仇鹏飞,吴俊,卞清,邹冬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09)
[4]“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J]. 方岱宁.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1)
[5]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薛勇,薛宇,颜玉,季庆辉,于凤杰. 中外企业家. 2017(01)
[6]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结构及其专业性特征[J]. 张秀峰,高益民.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5)
本文编号:3258453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20,(07)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历年来,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对接,目前已与20余家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等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当前,在不断强化“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努力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同时,社会经济和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及进步对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期待。但是,目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应积极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见图2)。2017年,山东省政府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正式成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山东省科学院十余个研究所与齐鲁工业大学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发挥科研院所横向课题多、企业合作多等优势,与高校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外部机构实现共赢,实现与高校和企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化工企业作为用人单位,要积极对接高校,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发展,与高校建立长远合作机制,最终形成“教师+企业+学生”的“一体化”模式。化工企业应支持高校教师和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为企业生产环节技术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或专业咨询;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只想通过合作获得企业的资金、资源等好处,自己却不愿做更多”的错误理念,与企业协同合作,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创新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化工行业与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对接,通过项目合作、课题共享、共同培养等模式,在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双导师制”是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的新型培养模式,意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由高校导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或科研院所副高级以上研究员共同承担,最终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践的协同互补,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建设途径如图3所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为进入全国“双一流”高校行列,对论文数量、专利授权等指标要求很高,相应科研奖励提高,这样就出现了高校教师热衷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忽略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并未执行“双导师制”,化工专业学位指导教师仅为校内导师,其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完全相同,毕业要求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完全一致。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团队的科研环境和人员组成,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担任主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落实团队成员责任等工作;由校外企业或科研院所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校外副导师。自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同培养初见成效。校外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技术研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实践平台,这一举措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学生带来的知识面及专业领域狭窄的缺陷。近几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积极引进高水平博士,年轻导师的加入提高了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科导师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满意度分析[J]. 金哲洙,朴永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 邢梦喜,于庆东. 教育现代化. 2019(65)
[3]“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南京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仇鹏飞,吴俊,卞清,邹冬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09)
[4]“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J]. 方岱宁.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1)
[5]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薛勇,薛宇,颜玉,季庆辉,于凤杰. 中外企业家. 2017(01)
[6]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结构及其专业性特征[J]. 张秀峰,高益民. 现代教育管理. 2014(05)
本文编号:3258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5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