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外人文活动实践及效果
发布时间:2021-07-10 23:04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外人文活动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在88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展"博习讲堂""朗读者""养老院健康宣教""社区义诊"等系列课外人文活动并用"人文素质积分卡"进行记录。对活动中的14名导师和8名研究生进行访谈,了解师生对课外人文活动的体验与反思。结果学生层面的"人文关怀实践体验"包括"开阔视野,增进专业认同""促进沟通,懂得关怀表达""激发情感,反思关怀过程"。导师层面的"人文关怀培育探索"包括"感同身受促使人文关怀更具亲和力""关怀培育推动护理硕士积极发展"。结论课外人文关怀实践增进了学生的专业认同,使其懂得关怀表达,还激发了其对关怀过程的思考。营造良好的关怀氛围和环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模范作用,是关怀能力培育的关键要素。
【文章来源】:中华护理教育. 2019,16(11)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课外人文综合活动课程整体设计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 赵玲,曾颖,廖力,王淑敏,杨逸辉,夏艺萍,李辉. 护理研究. 2019(16)
[2]患者家属对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卜梦茹,翟惠敏,甘俊丽,王映,石红梅,谢珠蓉,杨轶.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4)
[3]人文关怀在护生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J]. 陈志明,徐晓东,张琪,吴善玉. 现代预防医学. 2018(20)
[4]大学生课外活动经验和积极发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 兰公瑞,丁文杰,米振宏,盖笑松. 高教探索. 2018(10)
[5]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本源[J]. 郎景和. 协和医学杂志. 2018(05)
[6]我国人文关怀护理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廖慧慧,范德兰. 护理研究. 2018(09)
[7]中医与西医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研究[J]. 李安琪,刘芳. 护理研究. 2018(03)
[8]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效果分析[J]. 张秀伟,李丽红,彭剑英,方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9]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张美芬,谢文,黎青,万丽红. 中华护理教育. 2015(10)
[10]人文素质记分卡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研究[J]. 邬青,李惠玲,吴茵,孟红燕. 中华护理教育. 2015(07)
博士论文
[1]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陈瑜.南方医科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张岳.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6815
【文章来源】:中华护理教育. 2019,16(11)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课外人文综合活动课程整体设计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 赵玲,曾颖,廖力,王淑敏,杨逸辉,夏艺萍,李辉. 护理研究. 2019(16)
[2]患者家属对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卜梦茹,翟惠敏,甘俊丽,王映,石红梅,谢珠蓉,杨轶.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4)
[3]人文关怀在护生移情能力和专业认同间的中介效应[J]. 陈志明,徐晓东,张琪,吴善玉. 现代预防医学. 2018(20)
[4]大学生课外活动经验和积极发展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 兰公瑞,丁文杰,米振宏,盖笑松. 高教探索. 2018(10)
[5]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本源[J]. 郎景和. 协和医学杂志. 2018(05)
[6]我国人文关怀护理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廖慧慧,范德兰. 护理研究. 2018(09)
[7]中医与西医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比较研究[J]. 李安琪,刘芳. 护理研究. 2018(03)
[8]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关怀品质培养的效果分析[J]. 张秀伟,李丽红,彭剑英,方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9]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张美芬,谢文,黎青,万丽红. 中华护理教育. 2015(10)
[10]人文素质记分卡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研究[J]. 邬青,李惠玲,吴茵,孟红燕. 中华护理教育. 2015(07)
博士论文
[1]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陈瑜.南方医科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张岳.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6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7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