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类型、范围及其差异——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1:58
  博士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观战略,而各种显性或隐性就业歧视的存在会导致国家、单位及个体层面的"多重效率损失"。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就业时遇到的主要就业歧视类型按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一学历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婚姻歧视及其他歧视,而同时遇到两种及以上的组合就业歧视的发生率为27.18%,且各种就业歧视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选拔方式、培养单位类型、学科及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的回归结果显示,博士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性别阻隔效应、年龄阻隔效应及地区阻隔效应是就业歧视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 

【文章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设计
    (一) 核心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二) 分析策略
    (三) 数据来源
三、研究结果
    (一)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类型及范围
        1. 博士毕业生单一就业歧视的类型及范围
        2. 博士毕业生组合就业歧视的类型和范围
    (二)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差异
        1.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个体特征差异
        2.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学校层次差异
        3.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学科大类差异
        4.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的区域差异
    (三) 博士毕业生就业歧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一) 基本结论
    (二) 相关讨论



本文编号:338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38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