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中“相融共生”理念的培养——以“绘画与材料”海外教学交流活动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1 21:18
  研究生教育的建构问题是培养具有研究生整体素养的先行气质,实现健康向上的共同成长教育。对"相融共生"教育理念的理解需要研究生个体的自我觉悟。"相融共生"不断随着时代的征候发生变化,不断与自我对话、与国内外各个民族同龄人对话,才会共同构建一片共同成长的天地。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在2018年1月进行的"绘画与材料"中日共同教学活动可以为"相融共生"教育理念提供反思案例。在活动中,材料实验——资源再生——文化观的流动等多种核心思维实现有效联结。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9)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研究生教育中“相融共生”理念的培养——以“绘画与材料”海外教学交流活动为例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师生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教研室交流

当代艺术,美术,大学图书馆,再生资源


实验艺术系部分师生与日本艺术大学美术学绘画系部分师生共同进行了“当地材料的语言实验”“互动式”创作活动及学术展览。毫无疑问,活动基本的元素由“人”来构建。校园环境考察、教研室座谈(见图1)、共同创作、交流会等都成为其中必要的内容。在所有的有意识交流形态中,我们的计划都是围绕着“材料语言实验”来进行深入思考的(见图1)。在多摩美术大学的参观中,产生了许多文化的相关思考。对各个工作室、毕业作品展示印象深刻,其中图书馆馆长特别介绍了图书馆的自然采光及桌椅的素材属于再生素材的设计优长(见图2),显示出了设计师对前沿生态设计的匠心。考察与交流的展开实现了与原计划中核心内容的暗合。本次活动设定参与实验的材料为“当地材料”,由自然风貌与双方艺术大学互设两部分构成。在自然状态与随机预设中,师生需要重新认知环境,重新认知当下的“场域”;二是重新认知“场中之物”。双方师生通过对“现场场域”及材料的“物质、文化”等多重属性的理解,重新进行思考与创作。图1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师生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教研室交流图2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内部再生资源用具“艺术与物性”作为20世纪中叶提出的对于当代艺术的质疑出现,也同时提示了这一词组的延展意义。既然本次海外交流活动的目的是双方师生通过对“现场场域”及材料的“物质、文化”等多重属性的理解来重新进行创作,那么,对世界当下文化境遇中共同关心的话题方向就是本次创作与实现对话的核心。材料具有“物质”“记忆”“文化”等多重属性,本项目的“材料实验”旨由单一材料创作出多样及多元的作品,在保持其“物质”的纯粹性中注入不同视角的观察与理解,由此也就会诞生出新的文化属性与时代审美。同时,创作者研究生?

场景,资源再生


榈墓丶??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JacquesAttali)在《未来简史》中预言了人类在50年后的种种危机,虽然这只是一种预测,但基本数据的支撑来源于当下的客观事实。其中资源匮乏问题的严峻尤为深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物质资源的循环再生在今天已经是不言而喻的新兴产业。在如此的全球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金字塔精英功能当然与社会同向的培养息息相关,甚至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引导力量。因此,在活动中材料实验——资源再生——文化观的流动等多种核心思维实现了有效联结。例如,在与东京艺术大学的共同教学及创作中(见图3)双方都对材料属性的把握及资源共享、生态考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践行及反思。东京艺术大学壁画专业方向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天然土资源,并因为有两国交流的主体,备设了中国敦煌土、日本京都土等六种土样(见图4)。当师生由此进行创作后,自然就产生了“由材料到文化”的双向交融。图3共同创作场景图4东京艺术大学准备的敦煌土和京都土画材西安美术学院的师生也对材料的物质性与文化属性产生了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共同作品创作时,使用了日本本土和纸、具有民族风格的千代纸、植物夹撷纸等进行二次创作。这样,纸资源的可循环性得到了实现,在作品中,纸已发生了转换并得到了二次新生。“资源再生”是解决“艺术与物性”“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共通认知,在如此的人文背景关照下,艺术高校中的研究生教育更应该具有这种“共融相生”的实践力。虽然一些问题还需要更广阔层面的探讨,但本论认为:1.“资源再生”包含在“相融共生”教育理念之中,是众多要求的一个侧面。这不仅应该作为研究生艺术表达的灵魂内容,也应该成为建设家园、面向未来的日常生活姿态。2.研究生艺术教育应强调“去社会化”的纯粹个体语言表


本文编号:3510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510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