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多维度复合与进阶式培养: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十周年毕业生调查

发布时间:2022-07-12 18:01
  新中国的国际新闻专业化教育始于1982年。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等五所高校在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开启了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教育的新阶段。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研究了十年来该项目九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与生源结构、培养环节的关系。研究发现:初次就业时,九届毕业生中近半数学生进入媒体工作,近三分之一进入六家中央级主流媒体;毕业生的性别、本科学校类型与本科专业类型影响着其就业选择与就业稳定;毕业生选择从事国际新闻传播工作的动因既有幼时的梦想,更有课程和实习带来的对使命感的认知与对新闻工作产生的兴趣。本文围绕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素质构成与培养方式展开讨论,指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实现语言能力、新闻生产能力、知识结构与多种意识的多维度复合,并且需要经历从本科基础阶段、硕士提高阶段到就业深化阶段的进阶式培养过程。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内涵
    (二)关于招生、培养与就业等新闻传播教育环节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三、主要发现之:生源结构影响就业选择与就业稳定
    (一)总体就业情况2:近半学生就职于媒体
    (二)毕业生性别与就业情况交叉分析
    (三)毕业生本科学校类型与就业情况交叉分析
    (四)毕业生本科专业类型与就业情况交叉分析
四、主要发现之:培养环节影响就业选择与就业动机
    (一)培养环节影响就业选择
    (二)培养环节影响就业动机
        1. 从事新闻工作毕业生的就业动机
        2. 从事其他行业毕业生的就业动机
五、结论与讨论
    (一)多维度复合:国传人才的能力构成及现实动因
        1. 语言能力的复合:母语+英语+小语种
        2. 新闻生产能力的复合:采写编评+多媒体技能
        3. 知识结构与多种意识的复合:新闻传播+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其他
    (二)进阶式培养:复合型国传人才锻造的三个阶段
        1. 本科阶段:夯实语言基础;培养新闻兴趣;拓宽国际视野
        2. 硕士阶段:强化语言应用;提高专业认知;增强多种意识
        3. 就业阶段:深化相关知识;实战积累经验;践行和平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艾红红,韩文婷.  新闻爱好者. 2020(03)
[2]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与作为[J]. 张龙.  现代出版. 2019(03)
[3]冲突与协调:传媒从业者后备军职业认同状况研究——以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在校生为例[J]. 丁汉青,王军.  国际新闻界. 2019(02)
[4]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的几个问题[J]. 廖志坤,李冰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8(02)
[5]泛就业时代的新闻教育[J]. 范玉吉.  青年记者. 2018(07)
[6]新闻教育亟待探索的主要问题[J]. 蔡雯.  国际新闻界. 2017(03)
[7]上海地区新闻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 陶建杰,张涛.  国际新闻界. 2016(08)
[8]新闻传播学类学生就业现状及难点[J]. 胡正荣,冷爽.  新闻战线. 2016(11)
[9]西部地方城市高等院校新闻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J]. 邢春华.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10]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转型的现状及趋势[J]. 雷跃捷,罗雪.  新闻与写作. 2015(01)



本文编号:3659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659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