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22 16:00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状况下,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陷入了困境。通过向社会"要"资源,高校企业"联姻","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条"捷径",不仅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还能解决研究生教育不断扩大的规模与高校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产学研” 联合培养 校企合作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YJG08-YB32)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扩大规模,在这种快速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高校研究生教学资源紧张和硕士生就业不如本科生的状况。从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导师人数、科研经费、设备条件等一时无法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涂丹;王芸;;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2期

4 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包迪鸿,江雪梅,黄勇;完善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6期

6 谭志敏;刘社欣;;关于研究生创造性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夏元友,朱勇,白哲,郑筱彦,董华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8 马家安,余妍霞;高校研究生的身份定位[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9 陈亚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树章;军队医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颜建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晓俊;当前高校部分教师浮躁之风的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刘俊来;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科;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宇仙;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评价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程水英;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卉;对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5年33期

2 吴建;“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培养——研究生扩招后的培养探索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兴林;我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通过答辩[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2 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3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林奇凯;;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4 张景臣;赵明;;中级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之我见[J];继续教育;2008年07期

5 杨本付;胡修周;;省属院校建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实践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10期

6 凡中;复旦大学与我院联合培养的人口管理研究方向首届硕士研究生班毕业[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7 赵兴国,姜福臣;农业高校与地区联合培养区域人才的基本思路[J];农机化研究;2000年01期

8 ;北京大学 莫斯科大学联合研究生院联合培养项目实施[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5期

9 段志军;王爱红;贺高红;李晓宁;鞠佳;张文君;;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10 ;空军与我校达成协议 联合培养军队干部[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彬彬;李玉青;严志强;姜宗来;;切应力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在与血管平滑肌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及其机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玉泉;张炎;王栋;姜宗来;;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合成分泌PDGF-B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刘流;王福科;赵德萍;代晓明;李逸松;李宗芳;;体外VECs和ADSCs联合培养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流;王福科;赵德萍;何晓光;代晓明;李逸松;;联合培养VECs与ADSCs与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的体外构建[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流;王福科;赵德萍;何晓光;代晓明;李逸松;;联合培养VECs与ADSCs与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的体外构建[A];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沈宝荣;王燕华;严志强;程彬彬;王晓东;赵丹;姜宗来;;生理切应力调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玉泉;张炎;王栋;丛兴忠;姜宗来;;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PDGF-B mRNA表达的影响[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王汉琴;黄朗献;曲明娟;刘波;严志强;沈宝荣;姜宗来;;切应力对与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与机制[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朗献;王汉琴;刘波;严志强;姜宗来;;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何平;沈馨亚;汪洋;;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与小鼠小脑外植片的联合培养[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梅 石晓改 记者 张守帅;西南交大与越南河内交大联合培养人才[N];四川日报;2008年

2 梅格;川大、川音联合培养新型艺术人才[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 李启昌;云大被列为全国10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高校[N];云南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毅 通讯员 于雷;共建地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记者 余荣华;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邱齐龙;中俄联合培养首届硕士生毕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记者 余潇;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公布[N];福建日报;2010年

8 报道员 胡萌;澳大利亚 中国学者与澳华人作协交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记者 余潇;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继续实施[N];福建日报;2010年

10 叶县香;三明学院成为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先行先试院校[N];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科;脐血来源VECs与ADSCs联合培养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2 涂秋芬;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新型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制备和体外再细胞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钟池;骨髓基质细胞静脉注射治疗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汉琴;切应力抑制内皮细胞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PI3K/Akt的调控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金莉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袁雅生;神经干细胞和新生大鼠Corti氏器组织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燕华;生理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细胞骨架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素娴;高糖高脂环境下PAF在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相互关系中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赵延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浩;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机械损伤后逆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伟;骨重组AECM和Wistar鼠成骨细胞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2 董鸿铭;骨AECM的制备、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以及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解大龙;脱细胞半月板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培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孙红梅;猪前体脂肪细胞与肌卫星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建立及生长特性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刘云;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仲维广;兔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成骨及与珊瑚联合培养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7 张永刚;脱细胞牛松质骨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相容性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8 曲伟栋;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内皮细胞与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低氧条件下联合培养后的成骨能力特性[D];山东大学;2009年

9 靳雪琴;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对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曹烨;流体切应力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联合培养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及p-Akt的调控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8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