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2:14
本文关键词: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发展尖端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然而,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发展、学位类型、攻读渠道和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果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明确,研究生培养质量将会受到影响,继而会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至整个国家的实力。另一方面,由午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国家有关文件已对研究生培养目标作了部分的具体规定,但由于缺乏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阐释,因而,这些规定显得笼统、模糊。为此,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既有利于对现行研究生培养目标理论的逐步完善,又对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问题。论文立足于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纵、横角度剖析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及从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出发,得出结论:我国研究生培养要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指向。具体论述了研究生培养目标要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研究生培养目标要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注重研究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观点。同时,以武汉理工大学为案例,具体构建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这部分主要论述了该校制定研究生培养目标应遵循的原则,该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分层分类目标,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全日制 研究生 培养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导论6-11
- 1.1 问题的提出6-7
- 1.2 相关研究述评7-8
- 1.3 相关概念8-10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0-11
- 第2章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11-18
- 2.1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沿革11-15
- 2.2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分析15-18
- 第3章 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18-24
- 3.1 几个主要国家研究生培养目标述评18-21
- 3.2 国外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经验与启示21-24
- 第4章 构建我国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向24-34
- 4.1 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构建必须基于对研究生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24-27
- 4.2 以促进社会发展为指向27-30
- 4.3 以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为指向30-34
- 第5章 案例: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设计34-41
- 5.1 制定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应遵循的原则34-36
- 5.2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36-37
- 5.3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分层分类37-39
- 5.4 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39-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琦琪;李飞;;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考试;2010年04期
2 张立刚;李士斌;闫铁;;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油气井专业研究生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彦;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弱化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慧;我国教育政策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丹;吉林省旅游教育发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哲;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福;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反思[D];西南大学;2008年
6 仇艳玲;研究生的角色模糊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磊磊;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熊艳;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9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