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体成分的调查与运动干预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体成分的调查与运动干预的研究
【摘要】:人体的身体成分是衡量体质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诱发某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国际上惯用检测身体成分来确定人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人身体成分各指标保持在特定的比例,不健康的人身体成分指标往往偏离正常值范围。 本研究依据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等理论知识,并根据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体成分测试结果,设计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非正常体成分人群进行运动干预,检测运动前后体成分变化情况;验证运动健身、运动减肥及所设计运动处方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本研究以延安大学07、08级在校研究生182人为样本,通过体成分检测,从中选取体成分测试肥胖程度评价为过脂肪体质、境界性肥胖、肥胖人群共61人(男16人、女45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二十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实验。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周为预实验,以检验所设计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内容、时间、强度等方面是否可行。预实验结束后再次测定体成分来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来验证运动处方的合理性。结果显示:肥胖程度评价为正常人数偏少,肌肉量没有明显增加,这表明运动处方强度太小,实验时间太短有待调整。对第一阶段运动处方实验后体成分测试肥胖程度评价为过脂肪体质、境界性肥胖人群共38人(男7人,女31人),进行调整运动处方强度后。又进行了为期十周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的第二阶段实验,实验结束后再次测定体成分,通过两次实验之间的比较以及原始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表明:实验后体重、体脂肪量、体脂肪率、BMI、WHR值均有所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肌肉量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变化,体水分分布以及肥胖评价更趋向于正常值。实验所取得的效果证明: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是运动干预体成分的理想处方,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推广是切实可行的,很有价值的,同时也是运动减肥的首选处方。
【关键词】:有氧健身操 运动干预 身体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18
- 2.1 人体体成分11-13
- 2.1.1 体成分的测量方法11
- 2.1.2 体成分的主要测量指标11-13
- 2.2 运动处方13-16
- 2.2.1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14-16
- 2.2.2 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16
- 2.3 有氧运动16-17
- 2.4 健身操17-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3
- 3.1 研究对象18
- 3.1.1 研究对象选择延安大学学生的原因18
- 3.1.2 研究对象选择研究生的原因18
- 3.2 研究方法18-23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数理统计法18-19
- 3.2.3 实验法19-23
- 3.2.3.1 体成分测试实验19
- 3.2.3.2 运动处方实施实验19-22
- 3.2.3.2.1 实验原则20
- 3.2.3.2.2 实验内容20-22
- 3.2.3.2.3 实验时间22
- 3.2.3.2.4 实验说明22
- 3.2.3.3 质量控制22-23
- 3.2.3.3.1 体成分监控23
- 3.2.3.3.2 练习强度监控23
- 4 结果与分析23-39
- 4.1 基本数据分析23-28
- 4.1.1 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身体组成成分分析23-24
- 4.1.2 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总体肥胖程度的评价及分析24-26
- 4.1.3 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BMI分布26
- 4.1.4 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WHR分布26-27
- 4.1.5 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体水分分布27
- 4.1.6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27-28
- 4.2 实施运动处方实验第一阶段前后所得数据的比较与分析28-30
- 4.3 调整运动处方实施第二阶段实验前后所得数据的比较与分析30-31
- 4.4 运动干预前后实验数据比较与分析31-39
- 4.4.1 实验对象身体组成成分分析31-32
- 4.4.2 实验对象总体肥胖程度的评价及分析32-33
- 4.4.3 体重指标33-34
- 4.4.4 体脂肪量与筋肉量34-35
- 4.4.5 体脂肪率35-36
- 4.4.6 BMI值36-37
- 4.4.7 WHR37-38
- 4.4.8 体水分分布38-39
- 5 结论与建议39-42
- 5.1 结论39-40
- 5.2 建议40-42
- 6 致谢42-43
- 7 参考文献43-46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恬;张秀华;;合理的运动及营养处方对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上田五雨;汪康乐;陈锡林;;中老年人的运动处方[J];浙江体育科学;1985年03期
3 朱卫东,李文辉;我国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处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徐文升,李涛飞;试析肥胖病人运动处方的制定与选择[J];天中学刊;2004年02期
5 惜月;;运动处方助你健康[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年03期
6 ;肥胖者的运动处方[J];中国体育科技;1996年11期
7 张中垓,余莉萍,张然,张艺宏,赵锦榕;体质测定和运动处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J];四川体育科学;1999年03期
8 韩文华,孙飙,冯枫,赵彦;运动处方的血液生理学基础[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李可可,陈胜,吴建喜,马勇;大学生健心篮球运动处方的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勇;;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凌;钱京京;;以运动为主的长期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占捷;邓艺姗;;关于老年高血压人群运动处方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张秀丽;王群;李敏卿;陈流;周威;肖国强;;大学生隐形肥胖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谭思洁;于学礼;;幼儿减肥运动处方的研制及效果观察[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常翠青;;慢性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A];200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临床营养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6 苗馨华;王翠兰;赖蕴珠;张盘德;高秀荣;王国殿;;腰椎管狭窄症的运动处方(附9例报告)[A];1998年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7 常翠青;;慢性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陈培友;李祥臣;;个性化运动能耗模型及在走跑运动处方中的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杨静宜;;心脏康复运动处方“Jungmann”公式应用的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高晓阳;刘吉林;许光旭;于美霞;厉苏苏;;半月板切除术后的运动处方12例报告[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霞;运动处方[N];大众卫生报;2003年
2 ;运动处方伴君行[N];河南日报;2004年
3 沈勋章;给“亚健康”人开个运动处方[N];辽宁日报;2000年
4 北京市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教授牛映雪;锻炼最好有个运动处方[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副主任医师 陶春祥;糖尿病人的运动处方[N];中药报;2000年
6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博士 边永君;肺结核病人运动处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7 高春东;运动处方知多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8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 周琴璐;女人们的“运动处方”[N];家庭医生报;2010年
9 北京协和医院副教授潘明政;糖尿病患者请选择正确的运动处方[N];健康报;2002年
10 首席记者 单红;科学健身,,需要一张“运动处方”[N];无锡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平;运动对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培珍;血脂异常的中老年人调脂运动处方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关宇光;不同运动时间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孙明晓;有氧运动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少年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和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宽晓;肥胖T2DM脂肪组织PAI-1基因表达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7 张天澍;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人工饲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fY熙;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对老年女性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9 高燕燕;不同药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Ghrelin、TNF-α、Adiponectin、MCP-1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丁萌;大学生偏倾体质形态机能特征及气虚体质运动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滔;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体成分的调查与运动干预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杨敏;健身操对人体体成分的干预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3 张雪莹;高校女生有氧搏击操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夏其新;不同运动处方对静坐少动人群身体成分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陈婷;有氧健身操运动处方对武汉市高二学生身体素质干预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6 李晓佳;瑜伽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杜成林;综合运动处方对增强初二男生体质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莫正根;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琦;有氧结合抗阻力练习对绝经妇女高血压患者作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灿;不同剂量胰岛激活蛋白对雄性小鼠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23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2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