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论

发布时间:2017-07-14 07:07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析论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导师 合作导师


【摘要】:研究生培养的"合作导师"模式是指学校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管理与技术精英等为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它是解决现行研究生扩招与导师数量不足,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的反差等矛盾而衍生出的新模式,它与"导师组"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对"合作导师"的要求各有不同,同时,实施这样的模式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导师 合作导师
【基金】: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应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它不仅包括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改革,还应包括培养模式的改革。关于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少学校在尝试建立“双导师”制。早在2007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就提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鼓励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伟;;导师队伍建设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张记龙;李飞跃;;中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比较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年05期

5 冉盈志;汪寿阳;;科研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张彦通;;建设和谐导生关系的思考——基于近年来导生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段秋枫;沈维燕;;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3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陈伟;;“编外讲师”——德国学术职业生涯的独特设计[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杨明;;论德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筹措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6 孙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7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宣兆龙;李慧;;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关键环节[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9 李慧;宣兆龙;;研究生“讨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杨荣敏;王让会;吴鹏飞;;浅析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莹莹;;19世纪柏林大学科研职能的实现途径及环境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许家林;蔡传里;;论我国会计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术规范建设[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张建宇;赵丽滨;费斌军;;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4 郭春发;;大学的多中心治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为切入点[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家德;权力的规制:大学章程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形态[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常志利;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许广;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田联进;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与重构[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冰;英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荔宁;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动态学习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陈云芳;理工科院校文科硕士生学习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邓志英;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方芳;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新翔;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艺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奖助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静;重庆市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春;吴永明;丁毅强;;关于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燕;苟生平;;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温静;胡显莉;;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4 王碧艳,唐德海;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的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王建民,楚红丽;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与提高——以北京市全日制统考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薛振田;周小军;胡鹏;崔建;;关于建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2期

7 龚志宏;牛惊雷;;美国大学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02期

8 纪勇平;中美研究生教育发展及其调节机制的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王磊,孙绍荣;美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若干方面的比较[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1期

10 王如忠;倾斜的博士帽——质疑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J];社会观察;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香;试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陈淑兰,杨家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情报科学;2001年12期

3 苑乃香;师专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4 ;武汉工业学院“个性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J];评价与管理;2005年03期

5 杨放;;关于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物流人才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赵吉勇;;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吕明;白薇;钟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地矿类人才培养新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3期

8 刘刚;;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9 丁毅强;张应春;;试析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杨健康;章兢;;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7 申琳 罗静;南京大学探索“2+2”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6年

8 黄豁;全国8000名大学生报考重庆村干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敏;本科生可直接读博士[N];解放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韩莹;我国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高远;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欢春;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及其培养模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0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40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