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班级组织结构、特性及其治理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班级组织结构、特性及其治理
【摘要】:依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从组织功能、行为、效率、目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班级的组织特性的内涵本质,提出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研究生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标基础上,从社会认知和路径依赖、放松管制和赋权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和引入社会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班级的治理逻辑框架。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关键词】: 研究生 班级 组织 治理
【基金】: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班级建设与作用发挥的实效性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YJS026) 2006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6S06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班级是研究生学习、生活和开展活动的基层单位,小环境的优劣对研究生的思想成长、学术科研和作风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是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目前,研究生班级建制有横向、纵向和综合等多种形式,不同班级建制的优劣不一样。但是,无论是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琼;王静;;研究生班级纵横结合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年06期
2 陈晓梅;;规模化条件下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5期
3 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 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4 林美珍;;组织氛围对员工情感性归属感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丁文勤;;关于高校研究生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0期
6 贾挚;于国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研究生班级建设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植莹华;黄和平;宋路露;戴丽娟;;网络环境下研究生管理新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王萍;;综合性大学研究生班级建设探析——以兰州大学为例[J];甘肃科技;2012年21期
3 谢洁芬;龙新望;;研究生班级建设的意义与混合班级模式探析——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班级模式为例[J];考试周刊;2012年31期
4 徐红群;周永琴;穆国英;汪雨萍;陈敏华;孙建娣;;团体沙盘游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年09期
5 张晓兵;;论网络优势在加强研究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12年27期
6 王馥君;杨东华;;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10期
7 吴建军;石菊红;段江燕;;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问题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个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22期
8 钱广;王守伟;;高校研究生班级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阳;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班委会、团支部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绒伟;企业组织氛围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士元;梅苏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之关系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2 马秋丽;;建立班级管理机制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洪志钧;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4 谢安邦;朱宇波;;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5 韩标;关于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和班集体建设的一些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6 赵旌旌;;构建研究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8 冯宝鹏,高平发;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景春;刘志峰;;研究生党建创新的SWOT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8期
10 刘兆磊;;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机制优化和载体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 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2 吕淼华,劳俊华,郑秀娥;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的研究生班级建设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9期
3 李峥;;新形势下研究生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10期
4 肖莉华;;民办高校专科学生班级建设[J];教育前沿(综合版);2008年03期
5 彭小凡;陈丽鸿;;引入团体咨询 优化本科班级建设[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张式汶;;高校辅导员工作感悟——班级建设[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7 刘景军;朱文良;;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新生班级“融合度”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8 唐六一;汪伟;王颖;刘金周;;重视班级建设指导 提升学生工作水平[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年02期
9 万成海;高校班级建设的管理学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康斌;;大学班级管理与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创建和谐班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武锦婷;;高校班级网络化管理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陆爱云;;我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生的培养与思考[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王立民;王月明;练育强;;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发展与思考[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赵普光;李军;王振合;赵延金;;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京顺;刘文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沿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拓基;李德显;梁丽萍;;关于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年级差异性的调查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王文杰;彭凌云;董静;;博士教师从事新生辅导工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以人际支持为核心的宿舍班级建设模式初探[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衡彩霞;;高教管理“以人为本”三论[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腊平 通讯员 秦宏宇;北京大学首开珠宝研究生班[N];中国矿业报;2009年
2 记者 胥子婷;首届福彩EMBA研究生班在北京理工大学开课[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龙佳;毕业在即,研究生求职路艰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喻非卿;北京大学举办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展[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康伟;北大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作品展示“文化书法”追求[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额尔敦;农村与区域经济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在鄂尔多斯开班[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记者 陈建平;中南大学研究生班在郴开课[N];郴州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徐丽婵;新冶钢北京科大携手培养“钢铁硕士”[N];长江日报;2007年
9 崔璀邋见习记者 庄初阳;在学习中提高 在实践中成才[N];丽水日报;2008年
10 王铭浩;张裕“发酵工程”研究生班开课[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德章;基于成员合作的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陈文娇;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任初明;我国大学院长的角色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兴立;高校“年级主题”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学文;当前湖南省高校班级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张鞠磊;高校和谐班级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4 姜素锦;运用“以学生为本”理念,,加强大学班级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段敏娜;高校管理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徐阳;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班委会、团支部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迟景明;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整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孙众志;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董伟峰;知识性人才的特征与高校激励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10 许虎;大学行政组织有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5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5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