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2 08:23

  本文关键词: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营养学 研究生培养 Seminar


【摘要】: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Seminar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为植物营养学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有效的平台。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植物营养学 研究生培养 Seminar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Seminar的形成Seminar教学始于19世纪初期的柏林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双重功能,被认为是西方教育的精华。其精髓是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共同讨论,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赵朋;李絮花;王克安;杨宁;王薇;;氮钙互作对日光温室中黄瓜硝酸盐代谢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黄金秋;王秀峰;宋述尧;张喜文;;不同供气条件对水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方春梅;汤士勇;;不同浓度镉离子对高丹草根系吸收钾离子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5 张耀鸿;;微量元素肥料的功能以及施用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汤璐;汤英;;中、微量元素对主要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7 江平;汤盛杰;;茶树花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1期

8 贺勇;吴俊龙;刘挺;吴晓彦;普国聪;;不同SOD生物微肥喷施量对烤烟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9 台德卫,张效忠,王元垒;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核心种质苗期耐低磷资源的鉴评与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10 魏成熙;韩超;;氮磷钾肥对南板蓝穿孔病发生及防治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立格;王贤荣;;桂花无土栽培基质研究初报[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万里;谢晓燕;;稻草还田与低碳水稻栽培技术研究[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孙伯筠;于小英;;不同基质对一品红生长势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4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艳春;田宇;弓清秀;张娟;;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对植物矿质元素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6 张颖;孙向阳;康向阳;;三倍体毛白杨幼林叶片养分含量季节变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夏颖;陈防;姜存仓;鲁剑巍;万开元;;钾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生长动态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郭孝;介晓磊;胡华锋;李建平;刘世亮;姚文超;李秋玲;;硒钴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及产量调控的研究[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邱林;;在研究生教学中实施开放互动式专题讨论的研究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欢;李会合;张国平;吕慧峰;王正银;;茎瘤芥不同生长期植株营养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守军;根系调控对枣树(冬枣)生长及代谢影响的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秦建光;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郭营;小麦不同矿质营养处理下苗期、产量和籽粒性状的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董雯怡;毛白杨苗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余旋;四川核桃主产区根际解磷细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石晓艳;甜菜亚硝酸还原酶(Ni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7 白全民;我国农业中间投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白团辉;苹果砧木根际低氧耐性差异机理及QTL定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广大;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分子整合图谱的构建及磷高效QTL的定位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宇航;夏枯草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药材质量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磊;麦稻、油稻轮作系统中硫砷的交互作用及其效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丽军;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贤娴;萝卜营养及风味物质积累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府;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穗粒发育和籽粒蛋白质品质对硫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景涛;小麦TaPHR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井大炜;控释BB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孙凯宁;增值尿素的缓释效应及其肥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金洪;外源CPPU对黄瓜果实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方基建;磷钾及6—BA处理对丝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魏民;不同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2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3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4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5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6 薛天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7 余杨柳,邢泽仁,黄教民;完善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8 王登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J];交通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9 宋东霞;面向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0年12期

10 ;北大启动生物信息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J];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2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5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6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8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谈洁邋实习生 庄园;南京5所院校明确读研要缴费[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晓坤;上海推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华夏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60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0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