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大学研究生工作模式的“网格化”探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5 06:02

  本文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研究生工作模式的“网格化”探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工程类大学 研究生工作 “横向”模式 “纵向”模式 网格化


【摘要】:我国工程类大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研究生规模大、科研体量持续增长的常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工作模式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效性日益重要。以班级为代表,按入学年级、专业划分的工作模式仍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作用,但却不能适应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以教学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跨学年划分的工作模式存在优势,可以与传统工作模式形成有效结合。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具体实践为例,以工程类大学为背景,提出了一种"网格化"的研究生工作模式,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研究生研工部;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 研究生工作 “横向”模式 “纵向”模式 网格化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1995年为4万余人,2005年为31万余人,到2015年达到57万余人,且多数为工程类大学学生,数目的持续增长给研究生德育培养与事务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在科研体量较大的背景下,研究生分散在各个实验室,很难有公共的时间和空间,这对研究生工作的开展形成制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海英;;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创新活力“钻石模型”构建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典;王平达;赵东旭;;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2 李琳;科研贡献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与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刘静静;郭德侠;;硕士研究生的选课倾向与制度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杨乌日吐;王志军;;研究生信息平台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J];才智;2010年34期

6 李艳梅;;论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重要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7 薛红霞;夏立利;;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8 孙梦云;辛\~淼;刘志凤;;关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4期

9 邱灵敏;;广西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10 刘宇贤;;对我国当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陶军;研究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景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冰;英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荔宁;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动态学习模式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静;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云芳;理工科院校文科硕士生学习状况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邢崇;山东省全日制篮球硕士研究生的业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新翔;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岳;;“网格管理”考验“社区管家”[J];社区;2009年13期

2 刘宗琦;李俊杰;;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精细管理[J];时事报告;2011年07期

3 曹永强;;网格化服务:24小时解决了24年没解决的问题[J];社区;2012年23期

4 马莉;;网格化:社区“管家”不怕“摊上事儿”[J];社区;2013年07期

5 褚晓红;吴运明;;网格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4期

6 方宏建;尹作升;周作福;;关于大学生党支部网格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1期

7 徐飞;;网格化:“网”民生“化”民忧[J];北京观察;2013年09期

8 江文辉;;把出租房“火患”纳入网格管理中[J];社区;2013年04期

9 蔚淑君;;渐行渐进的网格技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11期

10 徐佳丽;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现状、成效与未来[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2 张晨;姚长利;郑元满;谢永茂;关胡良;;一个实用化的图形交互网格化软件设计方法与系统实现[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姚长利;谢永茂;张晨;郑元满;;离散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与最佳网格化参数提取方法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关永贤;;海量多波束数据的网格化技术[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罗少聪;高布锡;;网格数据格式的一个定义及其应用[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汪寒寒;史晓青;;Gis平面网格编码算法实践[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7 袁军;詹清贵;;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提高食品安全掌控能力——湖北襄樊市工商局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坐标式监管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地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调研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8 熊华康;;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流域实现方法研究[A];水电站机电技术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姚兰;姜利群;;网格与网格仿真的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登攀;袁兴起;王瑞红;;网格化测量模型及其服务封装技术[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敏;沈阳构建网格化巡防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吴书华 刘伟 本报记者 侯志伟;“网格化”:为城市管理营造了一片新天地[N];锦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邓新灵邋通讯员 骆和锦;执法网格化 城市面貌新[N];广东建设报;2007年

4 仲家明;武铁安全保卫网格化[N];甘肃法制报;2007年

5 姜军 许卫峰;昆山:市区网格化城管领先全国[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徐亚华;动态监控就业社保情况[N];南通日报;2007年

7 毕国学 通讯员 陈小周 熊斌;坂田网格化巡查违建[N];深圳商报;2007年

8 晓雪 英方;信息化集成 网格化提升[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王志彦;黄浦江“网格化”管理[N];解放日报;2007年

10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 王凯;创新网格化工作机制 促动民生改善步伐[N];中国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恩强;网格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护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赵明;基于数据的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理论初探和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晓明;从系统角度研究现代经济组织的道德演变和道德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陈禄;基于显式表达的高效网格形变技术[D];浙江大学;2011年

5 胡建伟;保持特征的网格形变和编辑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2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