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依据目前国内外的工程硕士教学现状,分析国内工程硕士的课题研究方向和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脱轨现象,上理论课时间也不足等。借助于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双导师制、灵活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较强的工程实践实力和创新实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创新实验能力 培养模式
【基金】: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2014-JY-044) 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GXM_HLJ_2014143)
【分类号】:TB-4;G642
【正文快照】: 研究生培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1-2]。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传统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的需求非常大,针对我国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盛莉;綦星光;孙涛;;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管理观察;2014年17期
2 王帅;郭业才;;工程硕士“双导师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4年12期
3 谭丹;;论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4 何木芬;马垒;陈国华;;西部院校材料类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与优化[J];科技信息;2014年05期
5 徐钧;Julia Williams;;立足于三个创新 推进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6 孟秀丽;杨连生;王松婵;;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张金龙;柴海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06期
8 刘昭明;李瑞贵;韦巧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8期
9 侯军岐;阎为民;;中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现代企业;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萍;梁红波;谢小林;范红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航空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2期
2 罗宏;金永中;;化工类专业硕士“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探讨[J];广州化工;2015年02期
3 冀海翔;范铜钢;;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初探[J];内江科技;2012年06期
4 温凤媛;白雪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10期
5 赵楠;史伟民;;高校二级学院办学效益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7期
6 高智林;;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互动发展模式的构建[J];开封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7 王张琦;孙跃东;姚俭;;现代高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上海理工大学改革实践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8 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陈学云;;“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10 史忠丰;李家明;尹艳镇;黄宝章;;高分子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鹏娜;科技创新视阈下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雨佳;我国高校创新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应密;朱敏;陈小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1年06期
2 胡少营;张金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进[J];纺织教育;2012年01期
3 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4 韦巧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5 王纲,陈亚男;关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03年01期
6 左清;;大学科技创新服务与新型工业化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崔杰;;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2期
8 冯志强;;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互动战略研究[J];经济师;2007年04期
9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年21期
10 刘晓娟;赵永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芳;艾力·斯木吐拉;陈建;张晓宇;洪波;;新疆工程硕士招生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我校与胜利油田签订1999年培养工程硕士协议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3 赵颖娣;鲁聪达;计时鸣;潘立;;工程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高教与经济;2005年02期
4 代君;;工程硕士应注重工程技术的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5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6 彭国华;高思炜;;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7年01期
7 凌红;;工程硕士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8年09期
8 洪韬;朱宁洁;刘建伟;;我国工程硕士招生现状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建秀;汤富强;郑民欣;宁向可;;工程硕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9年03期
10 翟青春;高霁;;浅谈产学研模式下工程硕士的培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文;王建荣;;相同领域工程硕士群体论文分析与评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张丽霞;罗尧成;;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张昊;;教育创新的形式与内容[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杨云川;王新颖;;兵器工程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丽丽;甘肃两所高校新增10个工程硕士领域[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2 姚健;培养工程硕士的几点体会[N];新清华;2006年
3 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王立宗;兰州交大新增3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甘肃日报;2010年
4 记者 姬恒飞;银川市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150名工程硕士[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范文波;湖南联通开办工程硕士课程进修班[N];人民邮电;2011年
6 霍建伟;江苏大学再添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顾佳怡;南京首批71名职校教师攻读工程硕士[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记者 东海邋通讯员 顾盛杉;姜堰开办环境工程硕士进修班[N];泰州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韩宝志 记者 翟帆;天大工程硕士“订单”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通讯员 陈兴风 洪大鹏 田志轩;“螺旋式”培养高水平工程硕士[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凤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上官剑;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贺明杨;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刘亚伟;工程硕士网络信息素质教育知识模块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彦茜;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8 廖国江;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测评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晓洁;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行业工程硕士系统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10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1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41997.html